当前位置: 小贝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批判性阅读的6个点是什么英语(6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批判性阅读的6个点是什么英语(6篇)批判性阅读的6个点是什么英语  批判性阅读在英语阅读测试中的重要性  唐  胄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天津  300811)  摘  要:阅读理解是英语测试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批判性阅读的6个点是什么英语(6篇),供大家参考。

批判性阅读的6个点是什么英语(6篇)

篇一:批判性阅读的6个点是什么英语

  批判性阅读在英语阅读测试中的重要性

  唐

  胄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天津

  300811)

  摘

  要:阅读理解是英语测试当中十分重要的题型之一。批判性阅读能力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一种阅读模式,它主要强调在阅读过程中

  学习者要注重判断、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论证过程、写作目的和语气,最后形成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本文首先阐述了批

  判性思维、批判性阅读的含义,分析了国内高校目前英语阅读理解测试的现状和不足,最后探讨了在英语阅读测试中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考查的重要性。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测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20-021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阅读

  所谓“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

  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做出主

  动的思考。”同时,批判性思维也是一个提

  问题的过程,它通过提出区别于其他人看

  法的问题来分析和证明他人的结论是否能

  够被接受,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新观点。近年来,批判性思维理论指导下的批判性阅读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

  注。Richard将批判性阅读定义为“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释义和评价的技能,可

  以使读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实

  与观点区分开,并且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

  气。同时,要通过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填

  补信息上的空白部分,得出符合逻辑的结

  论”

  [1]。国内方面,刘儒德认为批判性阅读并

  不仅仅要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全文的结构,总结主题思想,更要注重判断、分析和评价

  作者的观点、论证过程、写作目的和语气,以此来明确作者要传达的要点并形成自己

  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2]。李永灿在大学生的批

  判性阅读能力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国

  大学生在阅读中的解决问题、分析和评价

  能力上比较薄弱,而这些能力却是批判性

  阅读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3]。综上所述,我

  们可以把批判性阅读总结为读者在理解文

  本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所读

  对象是否真实、有效及其有价值进行判断

  并做出评价的一种阅读活动,它一般包含

  对文本的理解、评价和反馈三个阶段,是一

  种高层次的阅读。

  2目前高校英语阅读测试现状

  目前,用于高校英语能力测试(proficiencytest)的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6)及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TEM4、8)。尽管国

  内的这几种英语考试中的阅读测试已经应

  用多年,具备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考

  体系,但是这其中仍存在几个比较明显的不足。

  2.1题型过于单一

  目前,英语考试中阅读测试的题型多

  为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确实具备一系

  列独特的优势,比如评分便捷、客观性和公

  正性比较强,测试的信度比较高等等。但是

  它在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

  的缺陷。但是多选题对语言的使用能力不

  能很好的反映出来。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考

  核学习者语言水平,而语言的习得与语言

  的实际运用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作为一种

  交际工具,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交流,而客观题能较好地测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却无法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

  力。第二,容易导致不良的应试方法和习

  惯。由于选择题通常采用四选一的方法,也

  就是说从理论上来看会有25%的几率答对。

  这进而导致了猜测甚至作弊现象的严重。

  2.2阅读能力测试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

  实英语水平

  从目前国内阅读题目测试题的题型命

  名来看,“阅读理解”重点依然是考生的理

  解能力。而涉及到高层次阅读能力的题目

  所占比例过小。也就是说,目前的阅读题更

  多的还是考察考考生搜寻信息、概括大意、词义及句子含义推断等基本的阅读能力。

  对于能否促使学生运用批判性阅读的预

  测、评注、概述、总结、分析与评价这六个主

  要策略,以及判断、分析和评价出作者的观

  点、论证过程、写作目的和语气,以此来明

  确作者要传达的要点并形成自己对某个问

  题的看法,这些就不是目前的阅读测试所

  能准确反映出来的了。

  2.3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目前,衡量教学水平和学生英语能力

  的主要指标还是考试的通过率。为追求通

  过率,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就会很

  自然的以考试为中心,阅读的指导和练习

  也自然的会以题为中心,而忽视了语言能

  力的培养;而学生以各种等级的考试作为

  学习目标,不论是上课,自己课下的练习,还是通过课外的辅导班获得所谓的解题技

  巧,最终的目的都是做对题,也就是分数,导致学习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另外,目

  前的英语阅读课还是以教授语言知识为

  主,主要是涉及生词和语法;学生提出的问

  题也大多是关于词汇用法和语法知识。因

  而前面提到的更高的阅读层次和能力是无

  从谈起的。这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的目标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3批判性阅读在测试中的重要性

  3.1教学方面

  大多数教师仍然受传统阅读教学的影

  响,致使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

  教授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教师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停留在语言知识和基本阅读

  技巧的研究上,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

  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来考察学生的真实阅读

  能力。使他们具备对阅读内容进行质疑、推

  断或评判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

  更快地掌握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

  解文章内容,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英语阅读

  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此外,提高批判性思

  维在考试和阅读中的比重,对提高教师自

  身的素质也会起很大作用。教师要教授批

  判性思维知识,自己必须要具备批判性阅

  读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成为一个具有批判

  性思维能力的思考者和读者。转变教师角

  色,加强自身批判意识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从传统的系统讲授角色转变为一个引导者。

  3.2考试方面

  正如前所说,多项选择题确实具备一

  系列独特的优势,比如评分便捷、客观性和

  公正性比较强,测试的信度比较高等等。但

  是它在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能忽

  视的缺陷。所以除了客观题之外,还可以增

  加一些主观题。主观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和

  评分标准,因此,更能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分

  析、综合、判断、表达、评价、应用和创新等

  批判性思维所包括的几种主要能力。另外,主观题在避免了学生猜题、抄袭的行为同

  时,还强迫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从而在主

  观上是学生不得不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

  养。在阅读理解部分中加大对学生批判性

  阅读能力的测试力度不仅能够增强考试的信度,也能够更快、更好的使阅读课堂教学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树

  立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进而提高阅读

  课堂教学质量

  [4]。

  3.3学生方面

  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阅读是相当重要的一

  种。注重培

  养学

  生在

  这

  些方面的阅读策

  略,尤其是批判性阅读的策略,对于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测试

  地成绩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批判性阅

  读

  不

  仅

  包

  括

  信

  息

  的提

  取

  ,还

  包

  括

  文

  本

  分

  析,评估以及总结。这覆盖了阅读能力测

  试应该测评的主要几个方面,因此,具有

  批判性阅读能力并且能熟练运用批判性

  阅读策略的学生在阅读测试中能取得更

  高的成绩。其次,批判性阅读使学生学会

  区分重要与非重要信息,可以让学生在尽

  可能短的时间里掌握文章的重点,从而提

  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效率。此外,批判性

  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

  能力。阅读理解过程不是单纯的被动的过

  程,而是读者主动接受和吸收新信息的过

  程,是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最后,批判性阅读能力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也

  是很有帮助的,尤其对于写作来说。因此,抓住了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内容,掌握了起

  其灵魂技巧,那么提高的就不仅仅是阅读

  方面,而是多种技能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RichardPirozzi.CriticalReading,Criti-calThinking:AContemporaryIssuesApproach[M].New

  York:Addison-WesleyEducationalPublishersInc,2003.[2]刘儒德.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高等

  师

  范

  教

  育

  研

  究

  ,1996(4):62-67.[3]李永灿.批判性思维下的大学英语阅读

  [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02.[4]龙玉梅,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批判性阅读

  能力测试探析[J].淮北

篇二:批判性阅读的6个点是什么英语

  -

  .

  -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则航

  师大学

  本文来源:《中国外语教育》2015年第2期

  提要:批判性思维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而批判性思维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才是最理想的办法。本文试图从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及其培养途径谈起,介绍大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阅读教学的模式、成效及具体操作方法,目的在于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批判性阅读的重要条件和促进因素,批判性阅读则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发展途径和实施媒介。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维;提问与思维

  1.引言

  20世纪以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西方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国不少学者对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亟待提高。东虹(2005)从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仍然受制于权威观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个人见解。而黄源深(1998;2010)则评价外语专业学生的思维现状为“思辨缺席”。有中(2011)、文秋芳、润清(2006)等众多专家都呼吁加强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

  可修编-

  -

  .

  -

  2.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近二三十年,国外学者对批判性思维展开了多方位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theDelphiResearch(Facione1990)。该研究提出,批判性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criticalthinkingskills)和批判性思维倾向(criticalthinkingdisposition)两个方面。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诠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自我调节。批判性思维倾向则包括寻找真理、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探究能力、认知成熟度。

  Kneedler则提出批判性思维包括三个方面12种基本的技能(罗清旭2000)。它们分别是:1)定义和明确问题,由①识别中心论题或问题;②比较异同点;③确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④形成适当的疑问这四种技能组成。2)判断相关信息,由①区别事实、观点和合理的判断;②检查一致性;③识别字里行间的假设;④识别原型和套话;⑤识别偏见、情感因素、宣传以及语义倾向性;⑥识别不同的价值系统和意识形态这六种技能组成。3)解决问题与作出结论,由①识别材料的适当性;②预测可能的结果这两种技能组成。

  Halpern(1998)认为批判性思维倾向包括:乐于参加一个复杂的任务并愿意坚持,习惯制订计划并能制止冲动行为,灵活而开放,愿意自我纠正并放弃低效的策略,意识到在现实面前要作好妥协的准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Facione和Kneedler对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描述主要区别在-

  -

  可修编-

  -

  .

  -于“自我调节”技能,其余方面虽然使用的语言不同,但主要涵是非常相似的,主要是指人们对信息加工和处理的方法。罗清旭(2000:82)认为“自我调节与监控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和重要的基础”。笔者也认同这一观点。而Facione和Halpern对于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界定虽然表述不同,但都是指个人的特质和态度。拥有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人具备极强的分析、推理、判断等能力,而具有批判性思维倾向的人拥有自我纠正的愿望、寻求真理的愿望等。Facione(2006)指出,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批判性思维技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批判性思维技能不代表一个人就能很好地采用批判性思维,这个人可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拥有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但是因为惯性思维或个人习惯,他并不能很积极很好地利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这个人也不能被称为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同样,一个人具有批判性思维倾向也不等于他具备了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既要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即批判精神),也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盲从、盲信,而是具有批判性精神,对所遇到的事情以及所读到或听到的观点和方法等有自己的看法,并具有分析问题、形成观点和策略以及自我纠正等能力。

  3.批判性思维的教学

  国外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途径主要有三种(罗清旭

  2000):1)设置单独的批判性思维课堂对学生进行训练;2)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常规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通过发展隐性课程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总体而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遇到不少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

  -

  可修编-

  -

  .

  -面(Sparapani1998):1)时间:教师课堂上没有时间来进行思维训练。2)学生态度:相当多的学生不愿意思考。3)教师态度:教师常常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4)资源匮乏:完全靠教师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非常困难的。5)如何创造条件:教师要让课堂充满活力和想象力,才有可能刺激学生的思维。6)评价方式:如何找到能够真正评价学生思维的方式对大家都是一个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困难成为广大教师苦恼的问题。VanGelder(2005)从认知科学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关于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六大经验。

  1)长期训练

  批判性思维是人这一生都在不断发展的,而非一个短期课程就能形成的。因此,教师要作好长期努力的准备,努力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2)熟能生巧

  批判性思维就像学习打网球,仅仅坐在电视机前看网球比赛是学不会的。只有在教练的带领下,不断练习,才能学会这种技巧。同样,老师也不能只给学生讲要怎么做,而是要给学生机会去尝试,才能帮助他们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

  3)学会迁移

  学生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批判性思维并不一定能自然地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教师可以给学生不同的情境、相似挑战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

  -

  可修编-

  -

  .

  -将这一技能顺利迁移。

  4)学习理论

  学生应该了解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等相关理论,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形成批判性思维,也才能分析出他人的思维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哪里。

  5)思维导图

  使用思维导图帮学生梳理论点、论据,让学生迅速看清楚他人的思维及推理过程。教师如果看到学生思维混乱的方面及原因要给予及时的反馈。

  6)自我保护

  教师要让学生打破自我保护的意识,让他们的思维开放、变通。可以在课堂上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去寻找更多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或在面对反对意见时能够冷静而客观地作出评价。VanGelder总结的这六个方面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也给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4.批判性阅读

  前面提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最理想的方法。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4.1什么是批判性阅读?

  -

  -

  可修编-

  -

  .

  -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阅读是两个密切关联的概念,阅读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而思维是批判性阅读的重要条件。在阅读中纳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称为批判性阅读。所谓批判性阅读,是指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解释意义和评价两个层面。批判性阅读可以使读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实与观点区分开,并且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同时,读者需要通过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Pirozzi2003)。何强生、晓莉(2003)将批判性阅读定义为读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读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并作出评价的一种阅读活动,一般包含理解文本、评价文本和作出反应三个步骤。莉(2008)认为批判性阅读不是读者对文本进行粗略浏览,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其中容的阅读方式,而是对作者的观点、倾向、假设进行分析、整合和评析的阅读策略。令君(2010)认为批判性阅读就是要在理解文本语言和容的基础上,对文本信息的表征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分析与解读,揭示语篇背后的深层次含义。综合几位研究者的定义来看,批判性阅读基本上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文本的理解,即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第二个层次则是对文本所传递的观点、态度等进行评价,表达读者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批判性思维技能里的诠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自我调节等在批判性阅读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和训练。

  4.2批判性阅读模式

  令君(2010)提出了批判性阅读的三种模式。1)构建建构主义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让学生对文章的容、表征方式和主旨进行讨论,从而从各角度形成自己的看-

  -

  可修编-

  -

  .

  -法和见解。然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归纳这些不同观点,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看法找到客观依据。2)选择典型的阅读材料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阅读材料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可以选择新颖而又有思想性的读物,尤其是网络时评或者新闻报道。这些素材本身蕴含着思辨的性质,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见解的文章更是对比分析的最佳对象。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通过对比性阅读,进行分析、提炼乃至点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3)借助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提炼出文本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基调,对其表述的严谨性和客观性进行评价,从而形成自己对事实的正确判断。此外,学生要能提炼出文本的容、观点及态度,并对此有自己的反应,可以是认同、质疑或者否定。

  欧阳护华、熊涛(2013)对上面第三个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找到一些有指导意义的方法。他们提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视角来设计批判性阅读教学:1)基于“作者”概念的批判性阅读视角。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讨论文本的作者是谁?代表了谁的声音?体现谁的利益?有何目的和功能?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从“作品声音”的角度去挑战自己的思维。2)基于对话性的批判性阅读视角。文本不是作者自身的独白而是潜在的对话,每个文本都在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邀请潜在的读者进行回应和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批判性的阅读、思考和评判中去,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凸现出学习者的主体性。3)基于体裁互文性的批判性视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寻课文的出处,如能找出原文,则可以对比原文和课文之间的区别等等,考虑为什么选择此文本,是否做了修改?意义何在?如无法找到原文,可以找相同话题的文章,探寻这些文章之-

  -

  可修编-

  -

  .

  -间的交错互文关系。以上学者提出的批判性阅读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点:1)选材要准确,合适的材料才能更好地引发思考。2)引导要到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和角度。3)方法要恰当,课堂教学要多采用讨论的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4.3批判性阅读教学的成效

  国外学者都对批判性阅读做过实验,其成效显著。梅兰(2008)和晓梅(2010)都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实验。前者的实验结果表明,批判性阅读对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提问和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过于频繁的小组讨论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并有可能导致语言能力和思维较弱的学生过分依赖能力较强的学生。晓梅(2010)的实验结果表明,批判性阅读策略的培训可以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伟和郭海云(2006)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实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批判性阅读策略培训能够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策略的频率。第二,批判性阅读使学生学会辨析重要与非重要信息,可以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掌握文本的要点,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三,批判性阅读强调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分析作者论证的过程,判断论证过程是否有理有据,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的写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学会谋篇布局。

  Mansoor,Barjesteh&Vaseghi(2012)就批判性思维策略训练能否推动阅读能力的提升展开了实验,结果表明,批判性思维与阅读理解能力成高度正相关,批判性思维是批判性阅读的重要条件和促进因素。Ko(2013)开始认为批判性阅读在亚-

  -

  可修编-

  -

  .

  -洲不太容易操作,因为亚洲人大多习惯于听命他人,他在一所高校做了实验,结果表明,批判性阅读完全可以在亚洲实施,而且,这种方法非常有利于推动教师给学生赋权。教师通过实施批判性阅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发展,能给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挑战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阅读能力。

  以上实验表明,批判性阅读是推动批判性思维形成的重要手段,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则是提高批判性阅读效果的重要条件和促进因素。

  4.4批判性阅读教学的操作方法

  批判性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主动应用批判性思维去加工信息从而建构意义,他们需要对阅读容进行分析、质疑、鉴别、评价,成为文本解读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人生体验去发掘文本的意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解放,思维开始活跃,可以自信地对权威的观点提出质疑(王牧群、白彬2011)。

  阅读教学通常分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环节。为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可将批判性思维中的诠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自我调节等要素结合到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的任务中,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预测、提问、假设、分析观点、比较、解释、评价、反思、论证等。笔者结合伟和郭海云(2006)及晓梅(2010)的研究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批判性阅读教学的操作方法建议如下:

  1)阅读前

  -

  -

  可修编-

  -

  .

  -教师结合教材的设计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给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通过标题、图片、关键词或一些背景知识对文章容作出预测,同时,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这一话题或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并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将所有可能的观点(包括学生赞同和不赞同的观点)都列举出来。

  2)阅读中

  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主要结构并掌握文章大意。然后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容中的细节语言点,如生词、短语和对难句的释义。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诠释、分析、推理和解释的能力。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目的、语气和态度以及作者论证的手法。此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去提炼、归纳、比较文中的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逻辑性、合理性和连贯性等。

  3)阅读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文章主要观点,并将这些观点与读前的思维导图所列观点进行比较,评价作者的观点。之后,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不同的口笔头输出任务,比如,可以就文章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是给出一个类似的话题,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论述手法来进行写作。通过口头或笔头作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结果可以得到清晰的体现。

  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并进行自我调节,不断发展自己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

  可修编-

  -

  .

  -批判性阅读教学方法中,鼓励学生质疑和反驳课文容被公认为批判性阅读的精髓,教师提问成为教师支架作用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借鉴的提问框架很多,本文介绍其中重要的两种,第一种是被广泛引用布鲁姆的框架(Bloom"sTaxonomy),他把人的认知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教师如果能针对后四个层次多设计一些问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第二种是师生互动中,教师可以不断追问,引导学生做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Paul(1993)提出下面这一框架,他将问题分为六大类,每类问题都举例说明,笔者认为,这一框架可以成为教师批判性阅读中互动类问题设置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一类:Questionsofclarification(请学生澄清或说明自己观点的问题):

  Whatdoyoumeanby____?Howdoesthisrelatetoourproblem/discussion/issue?Jane,canyousummarizeinyourownwordswhatRichardsaid?Couldyouputthatanotherway?Whatisyourmainpoint?Couldyougivemeanexample?Couldyouexplainthisfurther?Wouldyousaymoreaboutthat?Whydoyousaythat?

  第二类:Questionsthatprobeassumptions(探讨关于假设的问题)

  -

  -

  可修编-

  -

  .

  -Whatareyouassuming?Allofyourreasoningdependsontheideathat_____.Whyhaveyoubasedyourreasoningon_____insteadof_____?Youseemtobeassuming_____.Howdoyoujustifytakingthatforgranted?Isthatalwaysthecase?Whydoyouthinktheassumptionholdshere?Whywouldsomeonemakethatassumption?

  第三类:Questionsthatprobereasonsandevidence(挖掘原因和证据的问题)

  Howdoyouknow?Whydoyouthinkthatistrue?Arethesereasonsadequate?Howdoesthatapplytothiscase?Isthereareasontodoubtthatevidence?But,isthatgoodevidenceforthatbelief?Bywhatreasoningdidyouetothatconclusion?Howcouldwefindoutifthatistrue?

  第四类:Questionsaboutviewpointsorperspectives(探讨观点和角度的问题)

  Youseemtobeapproachingthisissuefrom_____perspective.Whyhaveyouchosenthisratherthanthatperspective?Howwouldothergroups/typesofpeoplerespond?Why?Whatwouldinfluencethem?Can/didanyoneelseseethisanotherway?-

  -

  可修编-

  -

  .

  -Whatwouldsomeonewhodisagreessay?Whatisanalternative?HowareMary’sandJohn’sideasalike?Different?

  第五类:Questionsthatprobeimplicationsandconsequences(探讨启示和结果的问题)

  Whatareyouimplyingbythat?But,ifthathappened,whatelsewouldhappenasaresult?Why?Whateffectwouldthathave?Wouldthatnecessarilyhappenoronlypossibly/probablyhappen?Whatisanalternative?

  第六类:Questionsaboutthequestion(关于问题的问题)

  Howcouldsomeonesettlethisquestion?Canwebreakthisquestiondownatall?Isthisquestionclear?Doweunderstandit?Isthisquestioneasyorhardtoanswer?Why?Doesthisquestionaskustoevaluatesomething?What?

  结合这两大提问框架,笔者以外研社出版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三单元的“Thinkingforyourself”一文为例,解析批判性阅读中的问题设置。该篇文章的作者试图让读者明白学会思考的重要性。教材在读前和读后都准备了问-

  -

  可修编-

  -

  .

  -题。

  读前的问题:

  1)Whatdoyouunderstandbythetitleofthepassage“Thinkingforyourself”?2)Isitimportanttothinkforyourself?3)Haveyoubeenencouragedtothinkforyourself?4)Howdidyoulearntothinkforyourself?5)Isitpossibletoteachsomeonetothinkforthemselves?

  读后的问题:

  6)Howdoesthewriterpersuadereadersthatitisimportanttothinkforthemselves?7)Wouldyouagreethatnotmanypeopleknowhowtothinkforthemselves?8)Inwhatwaycan“thinkingforyourself”bedangerous?9)Isthewriter"steacheragoodteacher?

  如果用布鲁姆的框架来分析,我们会发现它们属于这几类问题:

  理解

  Whatdoyouunderstandbythetitleofthepassage“Thinkingforyourself”?

  应用

  Haveyoubeenencouragedtothinkforyourself?Howdidyoulearntothinkforyourself?

  -

  -

  可修编-

  -

  .

  -分析

  Isitpossibletoteachsomeonetothinkforthemselves?Howdoesthewriterpersuadereadersthatitisimportanttothinkforthemselves?Inwhatwaycan“thinkingforyourself“bedangerous?

  评价

  Isitimportanttothinkforyourself?Wouldyouagreethatnotmanypeopleknowhowtothinkforthemselves?Isthewriter’steacheragoodteacher?

  总体而言,问题设置比较合理,关注到了对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培养,只是缺少了“综合”类的问题。如果考虑加上这类问题,那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利用课文的信息去创造出新的容。通常,这个层面的问题旨在让学生去创造、设计、制作等等。笔者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作者在结尾处说的“ShecertainlydidnotcreateaThinkingEnvironmentforus.Hadsheaffirmedourintelligencefirstandspokenaboutthejoyofthinkingforourselves,hadshenotfannedourfearofher,wewouldallhavelearnedevenmorepowerfullywhatitmeanttodoourownthinking.”让学生帮故事中的老师重新设计一节课,看如何能让故事中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学会思考的重要性。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文章信息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创造性的思维的培养。当各个小组的方案都出来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比较这些方案,提出方案中的问题,这又能很好地培养批判性思维。如果我们利用Paul的框架来准备教师在教学中的追问,结合课文,我们可以有如-

  -

  可修编-

  -

  .

  -下问题:

  第二段:

  Isittruethatinfamilies,schoolsandmostworkplaces,thinkingforyourselfisregardedwithsuspicion?Whatisthereason?Whydosomepeoplebelievethinkingforoneselfisdangerous?Canyougivesomeevidence?

  第十九段

  Whydoyouthinktheteacher’staskandwordssuccessfullymadethewriterrealizetheimportanceofthinkingforhimself?Doyouthinkitwillworkforeverystudent?Whatmightbetheothereffectsonstudents?

  关于整篇文章

  Howdoesthewriterapproachthisissueofthinkingforyourself?Whyhashechosenthisratherthanotherperspectives?Areyouconvinced?Ifnot,whatwouldyoudotoconvincethereaders?

  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利用前面说的阅读前、中、后来设计阅读教学任务,而在设计问题时则可以利用两大提问框架来完善自己所准备的问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挑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其批判性阅读能力。

  -

  -

  可修编-

  -

  .

  -5.结语

  最近,新一轮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改革拉开了序幕,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科培养质量国家标准正在研制之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阅读教学是英语教育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师应该力争通过开展批判性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总体而言,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创建、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允许并鼓励不同声音的出现。此外,教师必须有批判精神,努力成为批判性阅读的典,和学生一起积极思维,共同成长。

  -

  -

  可修编-

篇三:批判性阅读的6个点是什么英语

  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

  作者:李海霞

  来源:《校园英语》2020年第24期

  文/李海霞

  【摘要】在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应逐渐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批判性阅读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敏捷性与批判性,帮助学生在批判性阅读中走向深层阅读,促进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与语用能力的共同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批判性阅读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了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李海霞,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

  一、批判性阅读概述

  批判性阅读的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Harris在1981年对批判性阅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批判性阅读是指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对文本内容作出判断,并给出相应的恰当评估,当然,批判性阅读是建立在以事实为依据基础之上的,在评判中读者会产生自己的阅读感想或是分析意见,这种感想或意见可能是对作者的肯定,也可以是对作者看法的否定。近年来,我国教育界的众多学者也开始加入了批判性阅读的研究之列,如何强生、刘伟、刘慧、罗吴、张淳等,不同学者对于批判性阅读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查询,本文认为批判性阅读需要以认知、理解、记忆文本信息为前提,通过对阅读内容的反复推敲、分析、筛选、评价,最后挖掘出文本中蕴含的寓意,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二、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首先,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需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批判性阅读教学不是教师的知识传递与观点阐述,而是以批判性阅读为平台,给学生提供自主建构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批判性阅读中成为信息的主动吸收者、能力的主动构建者、信息的加工者,更加强调以学生的视角设计教学方案,引领学生在批判性阅读中持有批判的态度,构建出自己的新观点,以此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

  其次,批判性阅读教学设计需要遵循批评语篇分析理论。从批评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将语言、语言使用与语言意识形态意义联系起来,在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中侧重于通过语篇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使学生在语篇的分析中认识到语言与生活的微妙关系,促进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语篇进行批评性的阅读,引领学生在批判性阅读中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善于从批判的角度看待问题,以此增加学生的语篇理解与分析能力。

  三、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方法

  1.课前任务设计——激活思维。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设计一定的问题或情境,将学生从课下的兴奋状态带入到阅读的准备状态,我们将其称之为课堂导入环节。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设计符合批判性阅读主题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本内容产生好奇心,激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

  以Growingpains的课前设计为例,教师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创设情境。高中生经历了幼儿、小学、初中三个阶段,在从稚嫩迈向青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那么令你印象最深刻的烦恼是什么呢?或者你现在是否正处在什么烦恼之中?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快速转动大脑,联想到自己成长中遇到的烦恼以及当时的事件、环境、人物、心理动态,为批判性阅读奠定基础。接下来,教师可设计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根据Growingpains这一题目开展想象,提出指导性问题,如:

  (1)Whatgrowingpainswilltheyencounter?

  (2)Howdotheydealwithgrowingpains?

  (3)Aretheyhappyatlast?

  通过头脑风暴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使学生能够在课前预测活动中树立积极学习思维,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而更加认真地投入到批判性阅读状态中。

  【设计意图】情境设计可以引发学生的自身认知经验,预测可以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与推断猜测文本内容,为了验证猜测而阅读,激活学生的阅读愿望。

  2.课中任务设计——训练思维。首先,快速阅读,概述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如在Growingpains的初次阅读中,需要学生快速地筛选出其中的关键信息,主要找出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1)when?(2)where?(3)who?(4)what?(5)why?(6)how?在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之后,教师布置概要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用大约40词概述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写好之后先小组交流探究,并选出优秀的概括内容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快速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概述写作任务的布置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为了用更加简洁的语言表述清楚文本内容,学生必须要从快速阅读所提出的信息中辨别出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并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写作,以达到锻炼学生概括思维的能力。

  其次,问题设计,推导辨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在Growingpains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掌握提问的艺术,以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思考、推导、辨析,如教师提出问题:

  (1)whatdoyouthinkofthegrowingpainsoftheprotagonist?

  (2)doyouthinkitisagoodthingtogrowupwithoutanytroubles?Pleasestateyourreasons.

  (3)whatdidyoulearnfromthestory?

  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并对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深入探究出文本字里行间中的隐含寓意。

  【设计意图】通过具备批判意义的问题设计,引发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思考,并在问题的推理与批判性的问题思考中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引领学生走出机械化的英语阅读学习模式。

  3.课后任务设计——拓展思维。课后作业设计作为英语教学设计的一部分,需要紧紧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符合批判性阅读教学理念与教学主题的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学习中拓展思维。如在Growingpains的课堂教学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后的空余时间开展小组

  辩论活动,围绕“Growingpainsaregoodorbad”这一话题,正方认为“Growingpainsaregood”,反方认为“Growingpainsarebad”,让双方成员为了获得辩论赛的胜利,主动搜集“证据”,从而引领学生在话题的辨析中深入思考,敢于质疑作者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又如,教师设计读后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以阅读话题为学生搭建写作的支架,让学生在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中锻炼批判性思维与语用能力。

  【设计意图】课后辩论活动的设计充分利用了高中生好胜心强的心理,让学生在辩论赛中将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在辩证思考与证据的搜集中拓展思维。而读后写作任务的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在批判阅读基础上的学习成果升华,让学生不仅掌握批判性阅读的方法,同时还能够利用英语语言清晰地、系统地、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促进高中生英语阅读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在普通高中英语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英语训练过程应具备发展性,要通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批判性阅读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为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创造出了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与评判的机会,让学生在批判性阅读中主动发现问题、阐述独到见解,有助于学生在批判性阅读学习中获得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峰.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34-35.

  [2]刘瑞琪,宋建清.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英语阅读教学[J].英语教师,2019(18):68-69.

  [3]徐娇.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J].英语教师,2019(16):20-21.

  [4]陈慧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农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分析[J].考试周刊,2019(35):107-108.

  [5]李川,宋雨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9(06):55-56.

篇四:批判性阅读的6个点是什么英语

  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课例研究

  作者:王延平

  王涛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21年第02期

  [摘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开展批判性阅读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批判性阅读;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1)04-0024-03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教育新形势的需要,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国家层面极大的关注。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创新人才。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让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高中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使用辨别、评判等手段,掌握所学知识各个部分的内在逻辑,形成批判性的看法并用英语进行恰当有效的表达。

  阅读课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常见课型,其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策略的实施,都应该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一、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概念的诞生,受到了希腊文化影响,其中的critical来自希腊语kriticos,意指区分、思考、评判,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讲解、分析、评估、推断、阐

  明、自发调整。在对批判性思维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苏格拉底构建了“助产术”的理论,杜威

  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的概念。杜威认为,在经过认真反思之后,人们才能接受已有的概念或者结论,切忌人云亦云。经过反思,人们会利用得到的论据去甄别已有的论点,这被称为思维方面的“延迟性判断”。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分析、评估、推断、反思、甄别等,而批判性阅读是把批判性思维和对文本的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即把批判性思维应用于阅读文本的过程当中,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萨特指出:“阅读中的批判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洞察出文本中的真知和谬误,最终超越文本,超越作者,超越自我。”批判性阅读是以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和定义为基础,依据相关策略开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采取批判性阅读策略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质疑、分析、推理、评估等手段对文本的客观性、作者的观点等进行有效辨别。只有经过这样的思维加工,学生才不会拘泥于现成的观点,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即“我认为”。

  Halpern(1998)认为,批判性阅读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文本理解、文本评估、作出反应。批判性阅读不是对于文本的粗略浏览、对于内容的被动接受和简单记忆,而是可以用来分析、整合、评估作者的观点、倾向和假设的一种阅读策略。

  学生在批判性阅读过程中,对于文本深层含义进行解释和评估,由此可以辨别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区分事实和观点,确定作者的意图和语气。学生可以据此进一步推断出隐含的信息、填补空缺的信息并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本文以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Module1Unit2Reading部分的“Homealone”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阅读文本(Homealone)是戏剧的节选,主要围绕Daniel与其父母的误会和冲突展开。文章分为两幕,其中第二幕包含两场。第一幕讲述父母度假归来,发现家中垃圾遍地、宠物狗疏于照料,作为长子的Daniel被责怪,父母由于气愤不愿听他的解释,家庭冲突由此产生;第二幕第一场呈现Daniel和Eric兄弟之间的对话,讲述事件真相,Daniel感觉不被信任,不愿再主动解释;第二幕第二场,通过父母之间的对话,表明家长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粗鲁无法忍受,不愿沟通。

  故事结构简单、情节明了,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达人物情绪变化、刻画人物性格,真实地呈现了一个普通家庭中常见的家庭冲突。该文本对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篇幅长度和语言理解上略有难度,在戏剧赏析上具有很好的启蒙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运用戏剧阅读策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中主要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分析,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背景、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理解,并就面对误解时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有效沟通方式进行探讨,最终达到构建“我认为”,即形成自己的理解与判断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读前、读中和读后三個环节中,使用合适的阅读策略和手段,如预测、跳读、扫读等,培养质疑、分析、推理、评估的批判性思维品质,领会文本深层内涵,深入思考父母与子女发生冲突的原因及正确的处理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

  结合人物行为、语言、情绪,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评估,对人物处理误会的方式进行质疑、反思。

  根据戏剧内容,对父母与子女间的误会产生的原因、处理方式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Lead-in)

  Sometimesparentsarebusyworkingandweareleftaloneathome.Ifso,whatwouldyoudo?

  Couldyoutrytokeepeverythinggoingwell?Ifnot,wouldyourparentsmisunderstandyou?Ifyouhadbeenmisunderstood,whathadyoudone?

  [Explanation]通过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同时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本节课的话题“Homealone”。要求学生用目标语言列举他们所经历过的生活中的相关事例。

  误会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发生的。在提问三名学生之后,结合他们的亲身经历,笔者提出了一个概括性问题:Dothemisunderstandingshavesomethingincommon,consideringthelanguage,behaviorandemotionwhenmisunderstandingsoccur?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相关信息,不仅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作好铺垫,也有利于之后思维活动的开展。同时,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比较自然地引入了阅读文本的标题。

  2.读前(Before-reading)

  Briefintroductionofaplay:

  Aplayisapieceofworkwrittentobeperformed(表演)byactorsandactresses.Itmayhaveseveralacts(幕),andsometimestherearetwoormorescenes(场景,布景)inoneact.Mostplaysareintheformofadialogue(对话)andhaveseveralmaincharacters(角色,人物).Besides,someinstructions(指导,说明)arealsoincludedinaplay.Toreallyunderstandaplay,youshouldreadthedialoguealoud.Remembertopayattentiontotheinstructions.[Explanation]在这一环节,教师对于组成戏剧的各个要素进行介绍,包括幕、场景、人物、说明、人物之间的对话,并且着重强调要大声朗读、关注戏剧说明才能更好地理解戏剧。这属于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即通过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Readingstrategy:readingaplayWhilereading,weshouldpayattentiontothesethings:

  Intheformofa.Readthedialogue.Payattentiontothe.

  (Answers:Dialogue;aloud;instructions)

  [Explanation]本課的阅读文本是戏剧的节选,不同于其他常见体裁,所以在阅读文本前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戏剧阅读策略的传授,引导学生富有感情且大声地朗读、注意人物对话和说明,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3.读中

  (While-reading)

  Readthetitleandpredictthecontentsofthepassage.Thenskimthepassageandanswerthefollowingquestions:

  ①Whoarethemaincharactersintheplay?

  ②WhywasDadangrywithDaniel?

  ③Whathappenedtotheirdog,Spot?

  [Explanation]引导学生浏览文本标题,推断、预测文本内容,通过跳读对戏剧故事当中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大体的了解,这仍属于文本理解阶段。

  Matchlineswithfourcharactersandinfertheirpersonalities:

  “Ihatethem!”—Daniel:straightforward

  “Mom!Dad!Youarebackearly!”—Eric:surprisedandfrightened

  “Ifeellikewehavetopunishhim...”—Dad:strict

  “Whatdidyoudowiththecashweleft?”—Mom:reasonable[Explanation]Bloom(1956)依据自己提出的认知目标分类系统,确立了六个由浅入深的目标层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其中,分析、评估和创造属于高阶思维,是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另一种准确诠释。

  通过把人物所说的语言顺序打乱,让学生进行连线配对,并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语言来分析、评估人物表现出来的某方面性格特征,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Scanning(readActOneandTwoseparatelyandfillintheform):

  [Explanation]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可以借助这种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任何问题的解决首先都需要查找原因,然后进行分析、解决。因此,在这一教学步骤中,学生分别扫读两幕戏剧的文本,填写表格。在学生填写表格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戏剧中主要人物的行为进行分类、总结,对人物行为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4.读后(Post-reading)

  Performance(Role-play):

  Nowpleaseformagroupof5students.Weneed4studentstoplaytheroleofMum,Dad,DanielandEric;anotherstudentisinchargeofinstruction.Eachgrouppreparestheplayfor5minutesandthenperformsit.[Explanation]新课改对于文本阅读的要求,不仅是要“readthelinesorreadbetweenthelines”,更是要

  “readbeyondthelines”,即要理解言外之意,而批判性阅读强调更高层次的对于文本的解读,恰恰契合了这一点要求。

  通过上述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在不同场景中进行对话的语气、语调、表情和动作,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接近于原著的角色扮演,这有助于学生对人物性格、情绪进行深入的剖析、评估。

  Criticalthinking:

  Ifmisunderstandingsoccur,howshouldparentsdealwiththeirchildren?

  Foranotherthing,howshouldchildrencommunicatewiththeirparents?

  (Suggestedanswers:Positiveattitude—asmile,atalk,awalk,aletter,agift,understanding)

  [Explanation]为了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学生对戏剧故事的背景、情节、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使学生由故事中的人物联想到自己,形成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客观认知,独立思考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矛盾。

  Writing:Whatwouldprobablyhappeninthefollowingact?

  ①DoyouagreewiththewayDanieltreatsthemisunderstanding?Ifhecontinuedrefusingtocommunicate,whatwouldhappen?

  ②WhatwouldyoudoifyouwereDaniel?

  ③Writedownthestorythatwilloccurnext.[Explanation]通過批判性阅读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对于客观事物或者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对人物处理问题的方式进行质疑、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与评判的标准,这样的批判性阅读活动才是有效的。

  对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以阅读教学作为媒介。在对戏剧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人物行为的合理性作出独立的、符合逻辑的客观评判,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既能帮助学生在实际的写作中运用已掌握的有关的英语语言知识,又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这也符合新课改对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六、教后反思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

  面对新课改的时代要求,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显得格外重要。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角度来看,本节课通过采用分析与判断的策略,分析人物的主要特征、个性特点;通过采用批判与评价的策略,对语篇反映出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符合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中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指向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采用想象与创新的策略,引导学生给故事续编结尾。这一系列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以阅读为载体,通过相关策略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以贯之,不断地探索、完善。

  [参

  考

  文

  献][1]BLOOMBS.Taxonomyofeducationalobjectives:theclassificationofeducationalgoals:handbookI:cognitivedomain[M].NewYork:DavidMcKayCompany,1956.[2]HALPERNDF.Teachingcriticalthinkingacrossdomains:dispositions,skills,structuretraining,andmetacognitivemonitoring[J].Americanpsychologist,1998(4):449-455.[3]萨特.自我的超越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篇五:批判性阅读的6个点是什么英语

  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陈则航

  北京师范大学

  本文来源:《中国外语教育》2015年第2期

  提要:批判性思维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而批判性思维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才是最理想的办法。本文试图从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及其培养途径谈起,介绍大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阅读教学的模式、成效及具体操作方法,目的在于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批判性阅读的重要条件和促进因素,批判性阅读则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发展途径和实施媒介。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维;提问与思维

  1.引言

  20世纪以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西方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亟待提高。刘东虹(2005)从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仍然受制于权威观点,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个人见解。而黄源深(1998;2010)则评价外语专业学生的思维现状为“思辨缺席”。孙有中(2011)、文秋芳、刘润清(2006)等众多专家都呼吁加强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近二三十年,国外学者对批判性思维展开了多方位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theDelphiResearch(Facione1990)。该研究提出,批判性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criticalthinkingskills)和批判性思维倾向

  (criticalthinkingdisposition)两个方面。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诠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自我调节。批判性思维倾向则包括寻找真理、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探究能力、认知成熟度。

  Kneedler则提出批判性思维包括三个方面12种基本的技能(罗清旭2000)。它们分别是:1)定义和明确问题,由①识别中心论题或问题;②比较异同点;③确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④形成适当的疑问这四种技能组成。2)判断相关信息,由①区别事实、观点和合理的判断;②检查一致性;③识别字里行间的假设;④识别原型和套话;⑤识别偏见、情感因素、宣传以及语义倾向性;⑥识别不同

  的价值系统和意识形态这六种技能组成。3)解决问题与作出结论,由①识别材料的适当性;②预测可能的结果这两种技能组成。

  Halpern(1998)认为批判性思维倾向包括:乐于参加一个复杂的任务并愿意坚持,习惯制订计划并能制止冲动行为,灵活而开放,愿意自我纠正并放弃低效的策略,意识到在现实面前要作好妥协的准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Facione和Kneedler对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描述主要区别在于“自我调节”技能,其余方面虽然使用的语言不同,但主要内涵是非常相似的,主要是指人们对信息加工和处理的方法。罗清旭(2000:82)认为“自我调节与监控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和重要的基础”。笔者也认同这一观点。

  而Facione和Halpern对于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界定虽然表述不同,但都是指个人的特质和态度。拥有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人具备极强的分析、推理、判断等能力,而具有批判性思维倾向的人拥有自我纠正的愿望、寻求真理的愿望等。Facione(2006)指出,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批判性思维技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批判性思维技能不代表一个人就能很好地采用批判性思维,这个人可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拥有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但是因为惯性思维或个人习惯,他并不能很积极很好地利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这个人也不能被称为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同样,一个人具有批判性思维倾向也不等于他具备了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既要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即批判精神),也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盲从、盲信,而是具有批判性精神,对所遇到的事情以及所读到或听到的观点和方法等有自己的看法,并具有分析问题、形成观点和策略以及自我纠正等能力。

  3.批判性思维的教学

  国外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途径主要有三种(罗清旭

  2000):1)设置单独的批判性思维课堂对学生进行训练;2)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常规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通过发展隐性课程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总体而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遇到不少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Sparapani1998):1)时间:教师课堂上没有时间来进行思维训练。2)学生态度:相当多的学生不愿意思考。3)教师态度:教师常常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4)资源匮乏:完全靠教师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非常困难的。5)如何创造条件:教师要让课堂充满活力和想象力,才有可能刺激学生的思维。6)评价方式:如何找到能够真正评价学生思维的方式对大家都是一个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困难成为广大教师苦恼的问题。VanGelder(2005)从认知科学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关于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六大经验。

  1)长期训练

  批判性思维是人这一生都在不断发展的,而非一个短期课程就能形成的。因此,教师要作好长期努力的准备,努力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2)熟能生巧

  批判性思维就像学习打网球,仅仅坐在电视机前看网球比赛是学不会的。只有在教练的带领下,不断练习,才能学会这种技巧。同样,老师也不能只给学生讲要怎么做,而是要给学生机会去尝试,才能帮助他们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

  3)学会迁移

  学生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批判性思维并不一定能自然地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教师可以给学生不同的情境、相似挑战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将这一技能顺利迁移。

  4)学习理论

  学生应该了解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等相关理论,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形成批判性思维,也才能分析出他人的思维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哪里。

  5)思维导图

  使用思维导图帮学生梳理论点、论据,让学生迅速看清楚他人的思维及推理过程。教师如果看到学生思维混乱的方面及原因要给予及时的反馈。

  6)自我保护

  教师要让学生打破自我保护的意识,让他们的思维开放、变通。可以在课堂上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去寻找更多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或在面对反对意见时能够冷静而客观地作出评价。VanGelder总结的这六个方面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也给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4.批判性阅读

  前面提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最理想的方法。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4.1什么是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阅读是两个密切关联的概念,阅读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而思维是批判性阅读的重要条件。在阅读中纳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称为批判性阅读。所谓批判性阅读,是指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解释意义和评价两个层面。批判性阅读可以使读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实与观点区分开,并且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同时,读者需要通过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Pirozzi2003)。何强生、刘晓莉(2003)将批判性阅读定义为读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读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并作出评价的一种阅读活动,一般包含理解文本、评价文本和作出反应三个步骤。范莉(2008)认为批判性阅读不是读者对文本进行粗略浏览,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其中内容的阅读方式,而是对作者的观点、倾向、假设进行分析、整合和评析的阅读策略。陈令君(2010)认为批判性阅读就是要在理解文本语言和内容的基础上,对文本信息的表征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分析与解读,揭示语篇背后的深层次含义。综合几位研究者的定义来看,批判性阅读基本上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文本的理解,即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第二个层次则是对文本所传递的观点、态度等进行评价,表达读者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批判性思维技能里的诠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自我调节等在批判性阅读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和训练。

  4.2批判性阅读模式

  陈令君(2010)提出了批判性阅读的三种模式。1)构建建构主义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表征方式和主旨进行讨论,从而从各角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然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归纳这些不同观点,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看法找到客观依据。2)选择典型的阅读材料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阅读材料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可以选择新颖而又有思想性的读物,尤其是网络时评或者新闻报道。这些素材本身蕴含着思辨的性质,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见解的文章更是对比分析的最佳对象。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通过对比性阅读,进行分析、提炼乃至点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3)借助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提炼出文本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基调,对其表述的严谨性和客观性进行评价,从而形成自己对事实的正确判断。此外,学生要能提炼出文本的内容、观点及态度,并对此有自己的反应,可以是认同、质疑或者否定。

  欧阳护华、熊涛(2013)对上面第三个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找到一些有指导意义的方法。他们提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视角来设计批判性阅读教学:1)基于“作者”概念的批判性阅读视角。教师可以带领学

  生讨论文本的作者是谁?代表了谁的声音?体现谁的利益?有何目的和功能?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从“作品声音”的角度去挑战自己的思维。2)基于对话性的批判性阅读视角。文本不是作者自身的独白而是潜在的对话,每个文本都在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邀请潜在的读者进行回应和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批判性的阅读、思考和评判中去,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凸现出学习者的主体性。3)基于体裁互文性的批判性视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寻课文的出处,如能找出原文,则可以对比原文和课文之间的区别等等,考虑为什么选择此文本,是否做了修改?意义何在?如无法找到原文,可以找相同话题的文章,探寻这些文章之间的交错互文关系。以上学者提出的批判性阅读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点:1)选材要准确,合适的材料才能更好地引发思考。2)引导要到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和角度。3)方法要恰当,课堂教学要多采

  用讨论的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4.3批判性阅读教学的成效

  国内外学者都对批判性阅读做过实验,其成效显著。李梅兰(2008)和李晓梅(2010)都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实验。前者的实验结果表明,批判性阅读对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提问和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过于频繁的小组讨论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并有可能导致语言能力和思维较弱

  的学生过分依赖能力较强的学生。李晓梅(2010)的实验结果表明,批判性阅读策略的培训可以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刘伟和郭海云(2006)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实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批判性阅读策略培训能够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策略的频率。第二,批判性阅读使学生学会辨析重

  要与非重要信息,可以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掌握文本的要点,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三,批判性阅读强调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分析作者论证的过程,判断论证过程是否有理有据,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的写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学会谋篇布局。

  Mansoor,Barjesteh&Vaseghi(2012)就批判性思维策略训练能否推动阅读能力的提升展开了实验,结果表明,批判性思维与阅读理解能力成高度正相关,批判性思维是批判性阅读的重要条件和促进因素。Ko(2013)开始认为批判性阅读在亚洲不太容易操作,因为亚洲人大多习惯于听命他人,他在台湾一所高校做了实验,结果表明,批判性阅读完全可以在亚洲实施,而且,这种方法非常有利于推动教师给学生赋权。教师通过实施批判性阅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发展,能给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挑战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阅读能力。

  以上实验表明,批判性阅读是推动批判性思维形成的重要手段,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则是提高批判性阅读效果的重要条件和促进因素。

  4.4批判性阅读教学的操作方法

  批判性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主动应用批判性思维去加工信息从而建构意义,他们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质疑、鉴别、评价,成为文本解读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人生体验去发掘文本的意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解放,思维开始活跃,可以自信地对权威的观点提出质疑(王牧群、白彬2011)。

  阅读教学通常分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环节。为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可将批判性思维中的诠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自我调节等要素结合到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的任务中,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预测、提问、假设、分析观点、比较、解释、评价、反思、论证等。笔者结合刘伟和郭海云(2006)及李晓梅(2010)的研究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批判性阅读教学的操作方法建议如下:

  1)阅读前

  教师结合教材的设计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给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通过标题、图片、关键词或一些背景知识对文章内容作出预测,同时,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这一话题或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并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将所有可能的观点(包括学生赞同和不赞同的观点)都列举出来。

  2)阅读中

  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主要结构并掌握文章大意。然后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中的细节语言点,如生词、短语和对难句的释义。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诠释、分析、推理和解释的能力。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目的、语气和态度以及作者论证的手法。此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去提炼、归纳、比较文中的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逻辑性、合理性和连贯性等。

  3)阅读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文章主要观点,并将这些观点与读前的思维导图所列观点进行比较,评价作者的观点。之后,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不同的口笔头输出任务,比如,可以就文章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是给出一个类似的话题,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论述手法来进行写作。通过口头或笔头作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结果可以得到清晰的体现。

  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并进行自我调节,不断发展自己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阅读教学方法中,鼓励学生质疑和反驳课文内容被公认为批判性阅读的精

  髓,教师提问成为教师支架作用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借鉴的提问框架很多,本文介绍其中重要的两种,第一种是被广泛引用布鲁姆的框架(Bloom"sTaxonomy),他把人的认知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教师如果能针对后四个层次多设计一些问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

  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第二种是师生互动中,教师可以不断追问,引导学生做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Paul(1993)提出下面这一框架,他将问题分为六大类,每类问题都举例说明,笔者认为,这一框架可以成为教师批判性阅读中互动类问题设置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一类:Questionsofclarification(请学生澄清或说明自己观点的问题):

  Whatdoyoumeanby____?Howdoesthisrelatetoourproblem/discussion/issue?Jane,canyousummarizeinyourownwordswhatRichardsaid?Couldyouputthatanotherway?Whatisyourmainpoint?Couldyougivemeanexample?Couldyouexplainthisfurther?Wouldyousaymoreaboutthat?Whydoyousaythat?

  第二类:Questionsthatprobeassumptions(探讨关于假设的问题)

  Whatareyouassuming?Allofyourreasoningdependsontheideathat_____.Whyhaveyoubasedyourreasoningon_____insteadof_____?Youseemtobeassuming_____.Howdoyoujustifytakingthatforgranted?Isthatalwaysthecase?Whydoyouthinktheassumptionholdshere?Whywouldsomeonemakethatassumption?

  第三类:Questionsthatprobereasonsandevidence(挖掘原因和证据的问题)

  Howdoyouknow?Whydoyouthinkthatistrue?Arethesereasonsadequate?Howdoesthatapplytothiscase?Isthereareasontodoubtthatevidence?But,isthatgoodevidenceforthatbelief?Bywhatreasoningdidyoucometothatconclusion?Howcouldwefindoutifthatistrue?

  第四类:Questionsaboutviewpointsorperspectives(探讨观点和角度的问题)

  Youseemtobeapproachingthisissuefrom_____perspective.Whyhaveyouchosenthisratherthanthatperspective?Howwouldothergroups/typesofpeoplerespond?Why?Whatwouldinfluencethem?Can/didanyoneelseseethisanotherway?Whatwouldsomeonewhodisagreessay?Whatisanalternative?HowareMary’sandJohn’sideasalike?Different?

  第五类:Questionsthatprobeimplicationsandconsequences(探讨启示和结果的问题)

  Whatareyouimplyingbythat?But,ifthathappened,whatelsewouldhappenasaresult?Why?Whateffectwouldthathave?Wouldthatnecessarilyhappenoronlypossibly/probablyhappen?Whatisanalternative?

  第六类:Questionsaboutthequestion(关于问题的问题)

  Howcouldsomeonesettlethisquestion?Canwebreakthisquestiondownatall?Isthisquestionclear?Doweunderstandit?Isthisquestioneasyorhardtoanswer?Why?Doesthisquestionaskustoevaluatesomething?What?

  结合这两大提问框架,笔者以外研社出版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第三单元的“Thinkingforyourself”一文为例,解析批判性阅读中的问题设置。该篇文章的作者试图让读者明白学会思考的重要性。教材在读前和读后都准备了问题。

  读前的问题:

  1)Whatdoyouunderstandbythetitleofthepassage“Thinkingforyourself”?2)Isitimportanttothinkforyourself?3)Haveyoubeenencouragedtothinkforyourself?4)Howdidyoulearntothinkforyourself?5)Isitpossibletoteachsomeonetothinkforthemselves?

  读后的问题:

  6)Howdoesthewriterpersuadereadersthatitisimportanttothinkforthemselves?

  7)Wouldyouagreethatnotmanypeopleknowhowtothinkforthemselves?8)Inwhatwaycan“thinkingforyourself”bedangerous?

  9)Isthewriter"steacheragoodteacher?

  如果用布鲁姆的框架来分析,我们会发现它们属于这几类问题:

  理解

  Whatdoyouunderstandbythetitleofthepassage“Thinkingforyourself”?

  应用

  Haveyoubeenencouragedtothinkforyourself?Howdidyoulearntothinkforyourself?

  分析

  Isitpossibletoteachsomeonetothinkforthemselves?Howdoesthewriterpersuadereadersthatitisimportanttothinkforthemselves?Inwhatwaycan“thinkingforyourself“bedangerous?

  评价

  Isitimportanttothinkforyourself?Wouldyouagreethatnotmanypeopleknowhowtothinkforthemselves?Isthewriter’steacheragoodteacher?

  总体而言,问题设置比较合理,关注到了对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培养,只是缺少了“综合”类的问题。如果考虑加上这类问题,那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利用课文的信息去创造出新的内容。通常,这个层面的问题旨在让学生去创造、设计、制作等等。笔者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作者在结尾处说的“ShecertainlydidnotcreateaThinkingEnvironmentforus.Hadsheaffirmedourintelligencefirstandspokenaboutthejoyofthinkingforourselves,hadshenotfannedourfearofher,wewouldallhavelearnedevenmorepowerfullywhatitmeanttodoourownthinking.”让学生帮故事中的老师重新设计一节课,看如何能让故事中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学会思考的重要性。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文章信息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创造性的思维的培养。当各个小组的方案都出来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比较这些方案,提出方案中的问题,这又能很好地培养批判性思维。如果我们利用Paul的框架来准备教师在教学中的追问,结合课文,我们可以有如下问题:

  第二段:

  Isittruethatinfamilies,schoolsandmostworkplaces,thinkingforyourselfisregardedwithsuspicion?Whatisthereason?Whydosomepeoplebelievethinkingforoneselfisdangerous?Canyougivesomeevidence?

  第十九段

  Whydoyouthinktheteacher’staskandwordssuccessfullymadethewriterrealizetheimportanceofthinkingforhimself?Doyouthinkitwillworkforeverystudent?Whatmightbetheothereffectsonstudents?

  关于整篇文章

  Howdoesthewriterapproachthisissueofthinkingforyourself?Whyhashechosenthisratherthanotherperspectives?Areyouconvinced?Ifnot,whatwouldyoudotoconvincethereaders?

  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利用前面说的阅读前、中、后来设计阅读教学任务,而在设计问题时则可以利用两大提问框架来完善自己所准备的问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挑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其批判性阅读能力。

  5.结语

  最近,新一轮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改革拉开了序幕,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科培养质量国家标准正在研制之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阅读教学是英语教育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师应该力争通过开展批判性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总体而言,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创建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允许并鼓励不同声音的出现。此外,教师必须有批判精神,努力成为批判性阅读的典范,和学生一起积极思维,共同成长。

篇六:批判性阅读的6个点是什么英语

  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浅论

  摘

  要: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通过批判性阅读能实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介绍了批判性阅读的内涵及几种常用的、操作性强的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批判性阅读

  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策略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信息爆炸”时代,各种信息充斥媒体和书籍,良莠不齐。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读者是照单全收,还是全盘否定,抑或半信半疑呢?对此,不能“跟着感觉走”。读者只有具备拨云见日的批判眼光和能力,才不会被假象迷惑。这种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批判性阅读能力,这种阅读活动即批判性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黄金阶段,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从高中阶段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是可行的且是必需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国内外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途径有三条,即专门设置批判性思维的课程、与所教学科相结合和设置隐性课程(罗清旭)。批判性阅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二、批判性阅读的涵义

  批判性阅读是指“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释义和评价的技能,可以使读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的信息,把事实和观点区分开,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市对标先进提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委、人民政府对讲大局担使命、走在前作示范的重要要求,全面对标先进发达地区,学习经验、找准差距,追赶超越、争创一流,全方位提升各领域工作...

党的20大感想小学生3篇

党的20大感想小学生3篇党的20大感想小学生 22022喜迎党的二十大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年,党的二十大就要召开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以一名共青团...

以青春之名献礼二十大演讲稿3篇

以青春之名献礼二十大演讲稿3篇以青春之名献礼二十大演讲稿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演讲稿(范文22篇) 【目录】 1、“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文(9篇)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文(9篇)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文  精品文章  第三次中央xx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2021范文  第三次xx座谈会已经召开...

青春献礼二十大演讲稿8篇

青春献礼二十大演讲稿8篇青春献礼二十大演讲稿 高中“砥砺奋进守初心 青春献礼二十大”演讲稿 五四运动浩浩荡荡的场景,转眼已越过100多载的光阴。站在这片灿...

对年轻干部关心关爱不够原因及整改措施

对年轻干部关心关爱不够原因及整改措施对年轻干部关心关爱不够原因及整改措施  创新意识不够整改措施 创新意识不够整改措施 创新意识不够整改措施篇一 一、...

党员干部参加组织生活会积极性不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1篇

党员干部参加组织生活会积极性不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1篇党员干部参加组织生活会积极性不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找准查实突出问题每个基层党支部和每名党员...

同声颂党恩,喜迎二十大的朗诵稿小学生6篇

同声颂党恩,喜迎二十大的朗诵稿小学生6篇同声颂党恩,喜迎二十大的朗诵稿小学生 学生“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稿(6篇) 演讲稿(1) ...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实践报告6篇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实践报告6篇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实践报告 学生“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稿(6篇) 演讲...

中国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论文9篇

中国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论文9篇中国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论文  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作文5篇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英雄用行动告诉了我们担当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