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贝文库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12篇

| 来源:网友投稿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12篇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全文共计3175字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12篇,供大家参考。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12篇

篇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全文共计3175字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xx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于18年3月11日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形成的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点的集合体。”①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时局下的合理选择。从20xx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盼望的,一起共筑地球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

  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会被提出?首先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当前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司空见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地域是什么,语言迥异都无妨,因为实际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在现在看来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最终只会重蹈覆辙,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谋求互

篇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22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于18年3月11日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形成的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点的集合体。”①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时局下的合理选择。从2022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盼望的,一起共筑地球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

  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会被提出?首先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当前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司空见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地域是什么,语言迥异都无妨,因为实际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在现在看来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最终只会重蹈覆辙,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谋求互利共赢已经达成了共识。2022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2022埃博拉病毒的蔓延更让人们意识到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危机通过全球化的链子可以很快波及其他的国家,从而使整个世界遭到重创。面对着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危机,同住在地球村的我们只有同舟并济,互相帮助才能渡过这些劫难。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帮助亚洲国家,以及东盟国家。设想一下,如果发生了这些危机我们都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甚至大打出手,那么这些危机将会演变成上世纪的世界大战,损失多少无辜民众,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应该担负起我们的责任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次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听的俚语,除此之外类似于“协和万邦,万

  国咸宁”的谚语数不胜数。像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见“和”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寻求的都是和平发展,契合好时代主题,做好大国榜样是我们的目标。即使拥有像核武器等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也承诺不轻易使用为的就是将和平发扬出去。除此之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便是在各国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一起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种以“和”为中心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心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和”文化的重要成果。

  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有利于构建稳定、和谐的国际社会环境。改革开放除了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和机遇的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别国的虎视眈眈,钓鱼岛事件,华为事件都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挑战,而我国为了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利于这个和谐环境的创建,并且还能树立合作共赢的价值观,从而巩固我国的世界地位,使我国更多的与世界接触,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几个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相互依存观。我们既然选择共同发展就需要形成一个共同利益观。我们都是全球化的一份子,世界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我们不仅要维护好自己的利益也要有为这份利益的发展出力的奉献精神。可持续发展观是一个长远的观点。我们在为现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想到为未来的人们留下什么,如果他们只能利用我们所留下的“垃圾”那我们现在努力发展的意义何在呢?相互依存观指的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家庭,每个人的权利都可以不用像近代那样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得,通过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可以一起守护我们的共同利益。有了这些相同的价值观为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事半功倍。

  相融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促进各国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中国、周边国家、甚至世界合作共赢。

  娴熟的待人接物的方式,面向世界,做出下一步抉择,让我们在五彩的跑道上挥洒属于我们的青春的汗水。

  而我,作为一名戏剧影视文学的学生,我也想为我的养育之地的发展尽一份菲薄之力。那我只有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笔作矛,将我们所要表达的,想要传播的都倾注到文字当中,通过影片、剧本、小说的方式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地球村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信息化时代一日千里的今天,全球化以绝后的速度发展着,世界的发展暗藏危机,在其他国家仍然迷茫停滞不前时,中国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新的目标,一个自己对于如何促进世界发展的设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时代下,各国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难以独善其身,因此,我们只有另辟蹊径,放弃原来的旧思想,统一起来,与霸权主义作斗争,适应新环境,才能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的血液不会放弃,我们从小学习以和为贵的思想,在保证自己三观正确的前提下我们努力钻研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时代下的和平之鸽并没有被时代所抛弃,反而被赋予新的含义,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篇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概述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生活在中华土地上的56个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组成的,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政治、文化、社会共同体这个有机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受国内学者的关注,其培育路径的问题在党的十九大之后被重视。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其关注点主要聚焦于民族地区、民族院校和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方面。

  一、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研究

  民族地区因受地理环境、历史溯源等影响,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过程中较汉族地区更为困难。因此民族地区的培育问题就非常的重要,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民族地区的培育路径研究总结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1.坚定民族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通过民族政策的实行,在解决民族问题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进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张博畅认为民族政策是联系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纽带,首先我国的各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已经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成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另外民族政策的发展和完善,巩固了各民族人民的利益,使各民族人民从心里上有更强烈的归属感。我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对离不开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要更加和谐幸福也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

  2.维护民族利益。民族地区的利益存在特殊性,与汉族地区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要因地制宜维护民族地区的利益。在政策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本一定要坚持,其次在处理民族事务和维护少数民族人民的合法利益时要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用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在经济发展上,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技术投入力度,使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在文化教育上,重视民族地区学生的教育问题,增加民族地区基础学校的数量,解决民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完善校内的硬件设施,重视民族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和德育老师的综合素养,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综合素质。

  3.传播主流意识。民族地区的民风民俗种类繁多,人民的思想意识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要重视主流文化的宣传和传播,重视意识形态在我国发展上的重要作用,使各族人民在思想上保持统一。张博畅认为:意识形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就要将其以有效的措施融入到实践生活当中,将意识形态与实践相结合,让人们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感知到意识形态的作用才行。因而中华民族在“多元”不断向“一体”的进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为我们整个社会发展的精神引领。

  二、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研究

  民族院校是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在传播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民族人才、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团结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针对民族院校的培育路径问题研究比较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1.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培育作用,切实保证教师队伍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思政课在民族院校中具有最基础性的作用,是让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途径。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思政课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综合素质水平都对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产生重要影响。思想政治课要夯实理论基础也要注重创新,在教学方法、传播手段上使用学生更能接受和理解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作用结合出来。特别在隐性教育上要注重教师队伍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素养的建设和把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因此要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师风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2.民族院校要充分利用起少数民族学生众多这个特点和优势,促进各民族的师生相互交融交流。民族院校包含不同民族的老师和学生,而各民族之间相互的交流和交融是促进他们相互了解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民族院校要充分调动各民族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民族交融和促进民族团结的行动中去,可通过搭建民族交流平台,举办民族交流沙龙,组织民族文化讲座等活动来为各民族的师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和理解的平台。

  3.民族院校要建立完善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体制。民族院校应当建立起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机制。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目前各大民族高校在短期的培育机制上已经比较完善了,各大民族院校实施民汉合宿、民汉合班的管理机制,使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大部分可以做到没有隔阂的在学校中共同相处和包容。朴芙萱认为:民族高校可以用建立培育小组的方式,通過小组长带领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共同参与各种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是各民族的学生形成和谐共助的关系。

  三、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群体一方面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体,是接受社会中新科技和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普遍不够成熟,易受不良思想的蛊惑。因此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也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也比较丰富,总结起来有下面几点:

  1.完善学校的培育管理制度。大学生在学校中主要就是通过课堂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系统的了解,因此要充分发挥出课堂对大学生的培育作用,学校不仅要重视思政课的培育作用,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考评机制,让大学生在课堂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透彻的理解,加深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情感,同时也要重视其他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培育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次校园内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氛围也会对大学生产生潜濡默化的效果。刘春呈提到: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宣传媒介、学校文化活动、文化竞赛等方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带进学校,使大学生在自身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同,大学生通过

  在第二课堂中的锻炼,切实地领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保证教师的素养水平,发挥大学生家庭的培育作用。大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受教师的影响很大,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非常巨大。因此对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动态要严格把关,要在保证教师有良好的政治素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培育作用;同时也要积极调动家长的纽带作用,学生在学校中受到了良好的培育工作,但如果家长对培育工作不重视、不理解将会导致学生的培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学校可组织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增进与家长的交流,促进学生家庭环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通过学校和家庭共同联合、共同培育。

  3.大学生群体应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更深入和系统的认识。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不足,对其理解也只是浮于表面。而培育工作要顺利进行的基础就是大学生要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系统的理解。因此学校要通过特定的课程使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全面的了解,在教学工作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并在学习完特定的课程之后,设定相应的考核来检测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测试、网上问答、写论文等方式。

篇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研究与途径探索

  作者:代莉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32期

  代莉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

  摘要: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针对性、实践性和持久性。本文对当前大学生爱国心理及行为进行研究,深入了解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将心理、精神和实践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对如何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01-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大学生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近年来,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探索中,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专项研究课题,受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视。大学生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他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爱国程度直接决定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深入分析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探索研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对我国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所必须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是凝聚人民、感召人民、动员人民的“根基”力量,这种力量具体而言,既是一种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渗透在政治思想、文化道德、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之中的意识观念,也是人们在自我价值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之间深厚联系的情感认识,还是人们在履行自身对祖国发展、民族富强的高度责任过程中体现的行动与实践,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和提高其爱国主义觉悟,既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根本要求,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树立其振兴祖国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当前大学生爱国心理及行为特点现状

  对大学生爱国心理及行为特点的调研主要是从学生个人爱国情怀和高校爱国教育成效两个方面进行的。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将现状总结为以下三点。首先,大学生爱国心理成熟,意识较强。多数大学生都比较关心国家政治形势和民族兴衰荣辱,具有较为清晰的鉴别能力,能够

  用理性观点看待国家安全、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舆论热点问题,在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和采取爱国行为时不盲目,对国家发展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其次,少数学生因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偏差,出现了爱国情感的两极化,即部分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有所淡化,不关心国家大事,另一部分学生则爱国热情过于偏激,反应强烈,不能理性地冷静面对时事热点。

  最后,爱国主义教育的现有途径较为丰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普遍采用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两课理论教育,系统地完善了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塑造了良好的爱国意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另外,高校在日常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新生入学初期的军事训练,大型集会活动前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利用重要纪念日举办演讲、征文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等爱国教育基地和观看爱国影片,通过校园广播、期刊、展板和宣传栏进行爱国主义引导等,让学生在校园中能随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感染熏陶,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三、当前大学生爱国教育存在的不足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高校的高度重视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透过问卷答案,我们也能发现高校在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表现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较为传统和深奥,时代感和现实感不强,脱离了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这些积极传统的教育形式对于思想活跃、个性独立、价值观念不断更新的当代大学生而言,显得肤浅而形式。很多教育活动开展的很红、很专,但收到的成效仅停留在抽象、空泛的表面,不能做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例如考试内容基本死记硬背,考完就抛之脑后;学习活动繁冗死板,学生越参与越抵触。其次,表现在大学生对待爱国主义教育的心理和态度较为被动,主观性不强。一直以来,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对受教育群体的需求不够重视的现象,很少切实关注学生的内在价值追求和求学渴望,多数教育者采用“说教”的正面灌输方式,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更不会去主动探索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效果,阻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

  四、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

  (一)爱国教育内容全面化

  爱国教育必须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全面的教育方式。当前,两课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要强化对基本国情、价值观念、优良传统和历史荣辱的教育,注重与现实结合,让学生客观认识实际国情和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两课教学是基础,但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局限于马克思主义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近代史等常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密切联系国家发展的实际,宣传富有爱国情怀的先进事迹,展现国家飞速发展的卓越成就,弘扬充满积极正面的社会能量,这些都是十分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内容。就调研结果来看,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关注度比较高,生动的事实和典型的数字使爱国教育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更能有效的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爱国情怀。

  此外,爱国是一个宏大而又具体的概念,不仅要渗透到思想教育和学科教学中,更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爱国首要知国,知国必先知史,近年来越来越火的中华文化和国学知识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博大精深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灿烂瑰宝,通过增强他们对民族历史和祖国文化的认识,可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国外文化教育,构建一个可以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外国思想与文化观念的平台,学生通过对比

  能更好的了解外国与本国在发展理念、价值观念和道德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即强化了国富民强的自豪意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强化了内忧外敌的忧患意识,增强了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从而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到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振兴祖国发展上来。

  (二)爱国教育方式的现代化

  在新媒体和自媒体发展迅猛的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强大力量给思想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具有自由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大量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文化、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涌入不断的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民族认知和道德准则。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所带来的各种机遇,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受众多、影响大的特点,已然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在互联网上的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免疫力和鉴别力,让学生在活泼生动、奋发向上的积极氛围中及时了解国家的巨大成就,潜移默化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们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坚定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度和信任度。

  (三)爱国教育主体多样化

  目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多为高校两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这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略显单薄。高校可以邀请一些先进模范和有关学者来校开设报告会和讲座,内容可涉及政治热点、国防知识、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受到更多、更新、更好的熏陶和感染。而作为爱国教育的受众群体,大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动员他们结合自身认识,以“教育者”的角色相互教育,宣传爱国观念,弘扬爱国热情,传播爱国思想,使他们更深入的认识到个人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所要担负的责任与使命。

  (四)爱国教育途径实践化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实践中认识国情、树立爱国信念,在行动中磨炼意识、养成爱国品质。高校应充分利用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和实践调研等教育形式,组织大学生感受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形势,把爱国主义教育从遥远的、空洞的理论认识拉回到鲜活的、具体的现实生活中来,借助大学生身体力行的报效祖国行动,坚定他们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发展目标的信心,实现学生们积极参与、自我教育、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雯姝,邓晖.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主要视阀[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199):69-73.

  [2]方凤玲.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彭鎏佳,唐戈.浅析网络时代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延边党校学报,2009,24(6).

  [4]张琛华,冯爱红“.钓鱼岛问题”引发的爱国主义新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10).

  [5]王顺洪,王文菊.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篇五: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作者:袁张帆

  作者机构: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泉州362021出版物刊名:广西社会科学

  页码:199-203页

  年卷期:2018年

  第4期

  主题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创新价值理念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即通过革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话语体系,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当前,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导,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的共同体生存意识教育、共同体价值取向教育、共同体治理意识教育、共同体责任意识教育、社会参与意识教育。

篇六: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青年使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发展自身的基础上,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对外行事的一部分,体现出大国的担当与风范,同时也蕴含对当代青年的期许与厚望。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力军的青年,应该在保持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形成国际性整体性思想素养的同时,怀揣人文关怀和理性精神。

  保持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石。文化自觉与自信是根本,是源泉。命运共同体的要走的远,走的久,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不可或缺,是最重要且占主导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唯有用自身所信仰的信念,才足以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好漫漫长路。当“上善若水”的理念渗透;“仁义礼智”、“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植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将会装上加速器。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让中国,让世界看到文化自觉与自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当代青年大学生对国际性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的运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实现途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整体全球化的视野下将世界联系为命运休戚相关的整体。青年更应该纵观时局,了解时态,心系天下。将个人向前与世界发展相连,为人类命运的共同推进注入新鲜血液。

  除此之外,走向世界国际性思维方式的塑造可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学习过程的数字化利用过程,当今世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和和环境,好好把握数字化在获取层次的应用将会实现高效化的增进。二是以合作为基础深化培育深层次思维,合作共同实现共享会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意想不到的新思路和新发展侧重点;三是以对话为基础打造跨文化、跨地域、跨学科的交流平台,在文化碰撞中逬出文明的火花,促进先进文化的交流对话。

  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当代青年大学生有深度的人文关怀烙印于心。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是世界的一隅。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世事情怀。人文关怀既是个人素养的体现,也映射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风度。人文关怀是对家事,国家,天下事的深切的牵念,不单单是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是出于真意的关心,落到实处,是积聚累加的过程,所以无所谓大小,只与重要性与否相关。相反地,对于人文关怀的亵渎是伦理道德的破败,为所谓自身利益而不管不顾的国家行为是有违道德且应受谴责的。

  中国坚定人文关怀的信仰,在脱贫扶贫工程,社会救济,国际援助等层面无不透露对国人乃至世界的关怀备至。环境治理需要凝聚合力;病毒肆虐需要一同抵御;全球经济带发展需要共同携手。只有个人之间和国家之间彼此对人文关怀的深切认同才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落实需要理性精神的支撑。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结合历史理性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各国的行为政策,不激进,不附和,有独立人格的思考和思维方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寻求认识事物的想法和新发展路径。

  二十一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发展为至关重要的一年,而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回顾且见证了国家稳步发展的时刻,也终将在慢慢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参与,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当今世界格局波诡云橘,世态变化不断,尚未稳定。当代青年大学生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任重道远,也势必要在动荡中承担重任、砥砺前行,不负众望,创造并迎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中国的辉煌前景。

篇七: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17年1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于18年3月11日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形成的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点的集合体。”①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时局下的合理选择。从2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盼望的,一起共筑地球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

  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会被提出?首先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当前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司空见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地域是什么,语言迥异都无妨,因为实际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在现在看来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最终只会重蹈覆辙,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谋求互利共赢已经达成了共识。28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214埃博拉病毒的蔓延更让人们意识到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危机通过全球化的链子可以很快波及其他的国家,从而使整个世界遭到重创。面对着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危机,同住在地球村的我们只有同舟并济,互相帮助才能渡过这些劫难。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帮助亚洲国家,以及东盟国家。设想一下,如果发生了这些危机我们都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甚至大打出手,那么这些危机将会演变成上世纪的世界大战,损失多少无辜民众,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应该担负起我们的责任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次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听的俚语,除此之外类似于“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谚语数不胜数。像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见“和”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寻求的都是和平发展,契合好时代主题,做好大国榜样是我们的目标。即使拥有像核武器等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也承诺不轻易使用为的就是将和平发扬出去。除此之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便是在各国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一起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种以“和”为中心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心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和”文化的重要成果。

  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有利于构建稳定、和谐的国际社会环境。改革开放除了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和机遇的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别国的虎视眈眈,钓鱼岛事件,华为事件都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挑战,而我国为了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就有利于这个和谐环境的创建,并且还能树立合作共赢的价值观,从而巩固我国的世界地位,使我国更多的与世界接触,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几个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相互依存观。我们既然选择共同发展就需要形成一个共同利益观。我们都是全球化的一份子,世界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我们不仅要维护好自己的利益也要有为这份利益的发展出力的奉献精神。可持续发展观是一个长远的观点。我们在为现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想到为未来的人们留下什么,如果他们只能利用我们所留下的“垃圾”那我们现在努力发展的意义何在呢?相互依存观指的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家庭,每个人的权利都可以不用像近代那样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得,通过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可以一起守护我们的共同利益。有了这些相同的价值观为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事半功倍。

  第二,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俗话说一个主意和一个主意凑在一起将会产生很多很多其他的主意。同理可得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指引下,大家畅所欲言,为亚洲为地球村的发展进言献策,最终达成共识,携手并进,绘画出更好的蓝图。

  新时代,中国要赋予改革开放不一样的含义,让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融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促进各国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中国、周边国家、甚至世界合作共赢。

  第三,有利于发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从中国传布出去的,骨子里还有着中国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智慧。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将会大大提升,我国在世界林中的根将会扎的更深,面对各种困难才有屹立不倒的资本。

  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在还具有现实意义吗?从当前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就可以看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没有过时反而锦上添花。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中国遭受疫情的摧残时各国都纷纷伸出援手,因为帮助我们即帮助自己。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当疫情蔓延至全世界,中国疫情缓和时,中国也没有忘记,口罩等医疗物资不断输出,钟南山院士抗击经验,展现出中国力量,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不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可以渡过此次困境。

  说了这么多,什么国家,世界似乎离我们都很远,那我们作为新青年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些什么呢?

  我们所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那我只能从身边所见去阐释这一理念。最近的还是新冠疫情。现在疫情发展到全世界,不仅影响到各国人民的健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也受到了重创,就从我的身边来看,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许多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开始给员工放长假,因为没有订单,此时如果大家罢工,像历史那样去他国掠夺资源,那么这无异于是历史的倒退。此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势呈现出来,一环扣一环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帮助,虽然会有一定影响,但是我们依然为国外的疫情所祈祷,希望可以早日结束,让生活恢复正常。还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不论是我们去到别国还是别

  国来的留学生都证明地球村正在逐步融合,互相认同对方的文化,并且相互学习都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被构建,我们去到另外一个国家除了学习还宣传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我们彼此了解彼此进步,共同发展。

  将目光放远,我们现在所做的各种努力都是为未来蓄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挥而就的,我们需要更丰富的知识,更好的对事情的处理方式,更娴熟的待人接物的方式,面向世界,做出下一步抉择,让我们在五彩的跑道上挥洒属于我们的青春的汗水。

  而我,作为一名戏剧影视文学的学生,我也想为我的养育之地的发展尽一份菲薄之力。那我只有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笔作矛,将我们所要表达的,想要传播的都倾注到文字当中,通过影片、剧本、小说的方式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地球村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信息化时代一日千里的今天,全球化以绝后的速度发展着,世界的发展暗藏危机,在其他国家仍然迷茫停滞不前时,中国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新的目标,一个自己对于如何促进世界发展的设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时代下,各国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难以独善其身,因此,我们只有另辟蹊径,放弃原来的旧思想,统一起来,与霸权主义作斗争,适应新环境,才能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的血液不会放弃,我们从小学习以和为贵的思想,在保证自己三观正确的前提下我们努力钻研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时代下的和平之鸽并没有被时代所抛弃,反而被赋予新的含义,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篇八: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于18年3月11日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形成的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点的集合体。”①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时局下的合理选择。从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盼望的,一起共筑地球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

  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会被提出?首先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当前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司空见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地域是什么,语言迥异都无妨,因为实际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在现在看来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最终只会重蹈覆辙,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谋求互利共赢已经达成了共识。2008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2014埃博拉病毒的蔓延更让人们意识到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危机通过全球化的链子可以很快波及其他的国家,从而使整个世界遭到重创。面对着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危机,同住在地球村的我们只有同舟并济,互相帮助才能渡过这些劫难。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帮助亚洲国家,以及东盟国家。设想一下,如果发生了这些危机我们都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甚至大打出手,那么这些危机将会演变成上世纪的世界大战,损失多少无辜民众,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应该担负起我们的责任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次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听的俚语,除此之外类似于“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谚语数不胜数。像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见“和”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寻求的都是和平发展,契合好时代主题,做好大国榜样是我们的目标。即使拥有像核武器等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也承

  诺不轻易使用为的就是将和平发扬出去。除此之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便是在各国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一起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种以“和”为中心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心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和”文化的重要成果。

  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有利于构建稳定、和谐的国际社会环境。改革开放除了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和机遇的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别国的虎视眈眈,钓鱼岛事件,华为事件都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挑战,而我国为了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利于这个和谐环境的创建,并且还能树立合作共赢的价值观,从而巩固我国的世界地位,使我国更多的与世界接触,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几个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相互依存观。我们既然选择共同发展就需要形成一个共同利益观。我们都是全球化的一份子,世界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我们不仅要维护好自己的利益也要有为这份利益的发展出力的奉献精神。可持续发展观是一个长远的观点。我们在为现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想到为未来的人们留下什么,如果他们只能利用我们所留下的“垃圾”那我们现在努力发展的意义何在呢?相互依存观指的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家

  庭,每个人的权利都可以不用像近代那样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得,通过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可以一起守护我们的共同利益。有了这些相同的价值观为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事半功倍。

  第二,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俗话说一个主意和一个主意凑在一起将会产生很多很多其他的主意。同理可得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指引下,大家畅所欲言,为亚洲为地球村的发展进言献策,最终达成共识,携手并进,绘画出更好的蓝图。

  新时代,中国要赋予改革开放不一样的含义,让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融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促进各国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中国、周边国家、甚至世界合作共赢。

  第三,有利于发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从中国传布出去的,骨子里还有着中国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智慧。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将会大大提升,我国在世界林中的根将会扎的更深,面对各种困难才有屹立不倒的资本。

  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在还具有现实意义吗?从当前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就可以看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没有过时反而锦上添花。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中国遭受疫情的摧残时各国都纷纷伸出援手,因为帮助我们即帮助自己。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

  的,当疫情蔓延至全世界,中国疫情缓和时,中国也没有忘记,口罩等医疗物资不断输出,钟南山院士分享抗击经验,展现出中国力量,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不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可以渡过此次困境。

  说了这么多,什么国家,世界似乎离我们都很远,那我们作为新青年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些什么呢?

  我们所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那我只能从身边所见去阐释这一理念。最近的还是新冠疫情。现在疫情发展到全世界,不仅影响到各国人民的健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也受到了重创,就从我的身边来看,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许多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开始给员工放长假,因为没有订单,此时如果大家罢工,像历史那样去他国掠夺资源,那么这无异于是历史的倒退。此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势呈现出来,一环扣一环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帮助,虽然会有一定影响,但是我们依然为国外的疫情所祈祷,希望可以早日结束,让生活恢复正常。还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不论是我们去到别国还是别国来的留学生都证明地球村正在逐步融合,互相认同对方的文化,并且相互学习都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被构建,我们去到另外一个国家除了学习还宣传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我们彼此了解彼此进步,共同发展。

  将目光放远,我们现在所做的各种努力都是为未来蓄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挥而就的,我们需要更丰富的知识,更好的对事情的处理方式,更娴熟的待人接物的方式,面向世界,做出下一步抉择,让我们在五彩的跑道上挥洒属于我们的青春的汗水。

  而我,作为一名戏剧影视文学的学生,我也想为我的养育之地的发展尽一份菲薄之力。那我只有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笔作矛,将我们所要表达的,想要传播的都倾注到文字当中,通过影片、剧本、小说的方式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地球村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信息化时代一日千里的今天,全球化以绝后的速度发展着,世界的发展暗藏危机,在其他国家仍然迷茫停滞不前时,中国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新的目标,一个自己对于如何促进世界发展的设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时代下,各国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难以独善其身,因此,我们只有另辟蹊径,放弃原来的旧思想,统一起来,与霸权主义作斗争,适应新环境,才能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的血液不会放弃,我们从小学习以和为贵的思想,在保证自己三观正确的前提下我们努力钻研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时代下的和平之鸽并没有被时代所抛弃,反而被赋予新的含义,飞向

  更广阔的天空!

篇九: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xx年10月18日在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于18年3月11日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形成的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点的集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时局下的合理选择。从xx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盼望的,一起共筑地球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会被提出首先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当前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司空见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地域是什么,语言迥异都无妨,因为实际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在现在看来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最终只会重蹈覆辙,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谋求互利共赢已经达成了共识。xx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xx埃博拉病毒的蔓延更让人们意识到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危机通过全球化的链子可以很快波及其他的国家,从而使整个世界遭到重创。面对着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危机,同住在地球村的我们只有同舟并济,互相帮助才能渡过这些劫难。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帮助亚洲国家,以及东盟国家。设想一下,如果发生了这些危机我们都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甚至大打出手,那么这些危机将会演变成上世纪的世界大战,损失多少无辜民众,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应该担负起我们的责任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次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听的俚语,除此之外类似于“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谚语数不胜数。像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见“和”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们中国寻求的都是和平发展,契合好时代主题,做好大国榜样是我们的目标。即使拥有像核武器等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也承诺不轻易使用为的就是将和平发扬出去。除此之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便是在各国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一起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种以“和”为中心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心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和”文化的重要成果。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有利于构建稳定.和谐的国际社会环境。改革开放除了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和机遇的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别国的虎视眈眈,钓鱼岛事件,华为事件都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挑战,而我国为了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利于这个和谐环境的创建,并且还能树立合作共赢的价值观,从而巩固我国的世界地位,使我国更多的与世界接触,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几个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相互依存观。我们既然选择共同发展就需要形成一个共同利益观。我们都是全球化的一份子,世界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我们不仅要维护好自己的利益也要有为这份利益的发展出力的奉献精神。可持续发展观是一个长远的观点。我们在为现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想到为未来的人们留下什么,如果他们只能利用我们所留下的“垃圾”那我们现在努力发展的意义何在呢相互依存观指的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家庭,每个人的权利都可以不用像近代那样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得,通过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可以一起守护我们的共同利益。有了这些相同的价值观为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事半功倍。第二,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俗话说一个主意和一个主意凑在一起将会产生很多很多其他的主意。同理可得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指引下,大家畅所欲言,为亚洲为地球村的发展进言献策,最终达成共识,携手并进,绘画出更好的蓝图。新时代,中国要赋予改革开放不一样的含义,让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融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促进各国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中国.周边国家.甚至世界合作共赢。第三,有利于发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从中国传布出去的,骨子里还有着中国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智慧。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将会大大提升,我国在世界林中的根将会扎的更深,面对各种困难才有屹立不倒的资本。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在还具有现实意义吗从当前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就可以看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没有过时反而锦上添花。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中国遭受疫情的摧残时各国都纷纷伸出援手,因为帮助我们即帮助自己。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当疫情蔓延至全世界,中国疫情缓和时,中国也没有忘记,口罩等医疗物资不断输出,钟南山院士分享抗击经验,展现出中国力量,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不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可以渡过此次困境。说了这么多,什么国家,世界似乎离我们都很远,那我们作为新青年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些什么呢我们所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那我只能从身边所见去阐释这一理念。最近的还是新冠疫情。现在疫情发展到全世界,不仅影响到各国人民的健康,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也受到了重创,就从我的身边来看,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许多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开始给员工放长假,因为没有订单,此时如果大家罢工,像历史那样去他国掠夺资源,那么这无异于是历史的倒退。此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势呈现出来,一环扣一环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帮助,虽然会有一定影响,但是我们依然为国外的疫情所祈祷,希望可以早日结束,让生活恢复正常。还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不论是我们去到别国还是别国来的留学生都证明地球村正在逐步融合,互相认同对方的文化,并且相互学习都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被构建,我们去到另外一个国家除了学习还宣传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我们彼此了解彼此进步,共同发展。将目光放远,我们现在所做的各种努力都是为未来蓄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挥而就的,我们需要更丰富的知识,更好的对事情的处理方式,更娴熟的待人接物的方式,面向世界,做出下一步抉择,让我们在五彩的跑道上挥洒属于我们的青春的汗水。而我,作为一名戏剧影视文学的学生,我也想为我的养育之地的发展尽一份菲薄之力。那我只有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笔作矛,将我们所要表达的,想要传播的都倾注到文字当中,通过影片.剧本.小说的方式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地球村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信息化时代一日千里的今天,全球化以绝后的速度发展着,世界的发展暗藏危机,在其他国家仍然迷茫停滞不前时,中国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新的目标,一个自己对于如何促进世界发展的设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时代下,各国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难以独善其身,因此,我们只有另辟蹊径,放弃原来的旧思想,统一起来,与霸权主义作斗争,适应新环境,才能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新时代的血液不会放弃,我们从小学习以和为贵的思想,在保证自己三观正确的前提下我们努力钻研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时代下的和平之鸽并没有被时代所抛弃,反而被赋予新的含义,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篇十: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作者:程丹

  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8期

  ◆摘

  要: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个人心中都必须遵守的思想行为准则,是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有着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在不断加快,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急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时代下弘扬在大学校园弘扬爱国主义教育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从高校的大学主义教育情况入手,对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阻碍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教育活动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下爱国主义精神时刻影响着我们,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高校必须从以前的教育工作中摆脱出来,通过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当中,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当今时代对爱国主义的要求极为明确,高校必须充分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内容,才能够为今后的教育活动提出更加详细的规划。这些情况都在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急需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当今时代下才能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爱国主义现状分析

  中国得到爱国主义情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下空前高涨,因此高校必须针对当前的爱国主义教学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为时代的发展培养更多杰出的人才,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以下主要结合调查研究对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情况进行探析,利用一些简单的实际调查对分析主要的教育情况。

  1.1调查设计及调查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本次研究,以不同的年级、专业以及政治面貌为划分对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况进行统计。绝大部分问卷都被成功回收,问卷数据内容明确,具有强烈的类别指向。主要依靠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采用电子文档的形式做好记录,在内容形式上更为直观。

  1.2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经分析表明,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都曾经参加过学校安排的爱国主义教学活动,例如爱国主义报告活动、青春告白祖国活动、礼敬英雄活动以及组织电影的观看等。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都简单理解了爱国情怀,也通过自身的方式参加了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由此可以分析出高校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认识明显是较为到位的,符合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需要。

  1.3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能够理解爱国主义的核心,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方面也比较到位。而进行爱国主义宣讲活动对大学生本身来讲非常有必要,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相关活动的顺利实施。爱国主义精神并不是简单就能培养的,而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的,因此高校必须真正认识到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主要思想,考虑怎样调整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未来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让他们深切体会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2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爱国理念教育未贴近学生及实际情况

  该调查研究在提及学校不同时代下爱国主义的特色研究方面显示,大部分学生都不认可学校在这方面具有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所以从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情况来看,显然没有考虑到爱国主义理念和当今时代发展的主要特点相融合,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对于目前的发展来讲是严重不足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仅仅要局限在某一层面的发展下,要与实际生活相协调,将目前的时代背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起到更加重要的教育意义,全面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效率,为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石。

  2.2教育目标缺乏系统性

  对大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在于让学生树立起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不要拘束于形式上的爱国主义,主动参加到实践活动当中。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将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当中。经过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只是停留在基础理论和情感分析方面,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活动来讲是严重不足的。大学生虽然应该学习并掌握党的基本章程,深刻体会爱国主义理论教育,但是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实践教育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生的爱国教育需要从两个角度来入手,深刻融入内在与外在的思想教育,通过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强化爱国情怀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让基础理论教学形成的爱国主义认识和爱国主义实践形成统一的整体。

  2.3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

  想要让高校建立起完备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必须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培养出发。

  目前社会主义的发展正在掀开崭新的一页,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正在悄然发生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体现出全新的内容。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考虑到教学的形式,还要将教学内容和时代的发展紧密贴合在一起。但是就目前的相关教育工作来看,某些教师对教学活动

  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不能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这就导致了爱国主义教育情感的缺失,部分高校相关工作存在明显的漏洞。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下显得力不从心,不能让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在高校生活中体现出来,整体教学质量存在不达标的现象。

  2.4教学方式欠缺多样性

  在目前的高校大学生爱国教育活动当中,大部分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都过于单一,缺乏有效的教育宣傳规划,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的选择当中缺少多元化的基本方式。而学生显然对单一的教育方式认知不足,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感到无聊,这对于新时代的发展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推行无疑有着重大的缺陷。灌输式教学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理论,但是就大学生长期的发展来讲,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很难形成完整的爱国主义理论观念,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研究

  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必须要让思想和理论两个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入贯彻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当中,结合大学生本身的特点,将学生教育的思想内涵真正表达出来,传递爱国主义核心教育。

  3.1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的爱国主义建设迈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学方式必须得到实时的调整。首先要基于学生的基本特点,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和学习情况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充分掌握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了解,调整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方案,根据大学生的基本认知进行规划,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只有认真分析爱国教育的主要目标,才能发挥出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基本的展现。要让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防止出现不同专业的学生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3.2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根据分析研究,我们发现目前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正在面临全新的挑战,迫切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因此学校需要把灌输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重点关注启发式教育,让学生主动思考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之后学生就可以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所以在进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需要考虑到让学生充当教育活动的主体,推动启发式教学的发展。

  3.3加强隐形教育在大学生爱国教育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爱国教育活动中,主要通过显形教育的手段来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但是教师恰恰忽略了隐形教育的作用,没有意识到隐形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显性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心理和知识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而隐形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无意识思考,而不是智力方面的作用。首先要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校园文化的资源实现有效的教学方案调整,用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人士来命名学校的特殊设施,借助周围的环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爱国主义的主要情怀。同时也要让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爱国教育中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借助学生的党员教育活动大范围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使爱国主义教育印刻在大学生的心中。

  3.4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爱国教育的认知水平

  学校在推广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考虑到采用全方位的教育知识来辅助爱国主义教育。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学生都会对爱国主义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步入大学之后,爱国主义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基础教育相比有了不少的删减。高校对于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有着较为详细的规划,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祖国统一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升课本内容和课外相关内容的关联性,將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协调,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强烈的爱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感。

  3.5改善教学环境,全面拓展爱国教育实施途径

  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手段正在迅猛发展,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时,必须要基于这点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形式,用大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合理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不光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价值,还应该综合学校教育所处的位置,利用网络来强化教育内容。对于当前阶段的任务,主要本着创新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融入网络爱国教育的基本规划为主,进一步拓展爱国教育的内容。重视爱国教育的主题活动,推动教师团队建设,让爱国教育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发扬光大,通过校内校外并行的爱国教育体系,培育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学生。

  3.6增强教育实效,全面推进爱国教育落地

  大学生不光需要了解爱国教育的基础知识,更应该拥有浓厚的爱国情感,强国意识,能够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将爱国主义的内涵准确把握,深刻巩固爱国思想和情怀,勇于维护国家的利益,有非常丰富的国家集体荣誉观念,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开来。同时大学生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将自己的小我融入到国家的大我当中,与时俱进融入基本的社会理想信念,将时代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共同融合,推动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同时大学生必须将自身所学的知识逐步系统化,进而将知识转变为可以实践的实践活动,争先实干,在未来的发展中勇创新高。

  4结束语

  爱国主义精神在五千年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是发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当今时代处在时刻发展变化的阶段,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爱国主义教育在全新的历史环境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本着内外两个方面的要点内容,立足于校园环境与学生的基本特点,推广全方位、深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转换,让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灵魂成长。

  参考文献

  [1]易帅东.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J].北京青年研究,2020,29(03):21-25.[2]张栋洋.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五堂必修课[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1):164.[3]孙少帅,张洁.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遵循与实践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6):53-56.[4]郭华,张发勤.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路径——以滁州学院易班平台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20,10(03):94-96.

篇十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大学生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2020年,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原本高度发达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仿佛一下子放慢了脚步。但是我相信:这根本阻挡不了全人类共谋发展的大趋势,更加阻挡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我们仍将朝着人类美好未来的星辰大海继续努力地前进着。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始终和世界保持着密切广泛的联系。有些联系有时甚至能够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在商周时代,很多来自两河流域的人类族群就曾迁徙到中国的腹地,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文化与技术。汉代时,张骞开通了西域的丝绸之路,不仅带回来了很多植物的种子,还让凯撒穿上了来自中国的丝绸。唐代时以西域的风物为时尚;宋代时中国的海船走遍南洋。马可波罗在元代时来到中国,开启了欧洲对东方的向往。三宝太监的宝船多次下西洋,甚至到达了非洲沿岸。

  正是由于来自美洲的土豆和玉米,使清代的人口大幅增加,活人无数……中国的历史说明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从人类存在的一刻就已经开始了!这一进程不可阻挡,更不能逆转,因为这是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

  世界是全人类的世界,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个人的。如果某些国家或个人因为一己的私利而剥削、欺诈、侵略、蹂躏其他国家或个人的话,那他们必将成为全人类的公敌,而受到全人类的唾弃。只有在“同一世界”

  的理念下,才能让经济落后的地区慢慢发展起来;才能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安居乐业;才能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就是要全人类共同进步,共同走向和谐幸福。

  作为中国青年,我们有幸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全球一体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会继承历史的经验,运用“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先进的思路方法,和全世界的青年人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更加先进、更加幸福、更加和谐的“同一个世界”!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希望大家都能认同这一现实,一起携手,共创未来!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

篇十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摘

  要】本文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从四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希望本文能够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

  近几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多,一些研究大都是散落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之中,很少有人把爱国主义教育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出版的专著微乎其微。通过查阅和学习相关资料,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从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研究

  关于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很多。如列宁指出的:“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情感上、意识上、行为上的热爱及其实践。”[1]他还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2]根据列宁对爱国主义的定义,国内的学者对爱国主义的含义进行了探讨。清华大学吴潜涛教授在《全面

  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中提出,“爱国主义是反映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感情系统;爱国主义是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体系;爱国主义是支撑民族繁荣发展的民族精神的核心.”[3]并且吴潜涛教授对其中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朱桂莲在其所著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一书中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学者关于爱国主义内涵的相关论述,朱桂莲认为,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界定,至少应涵盖以下两个大的层面:“一是爱国主义与祖国关系的层面,二是爱国主义与世界关系的层面。”[4]并且提出了对爱国主义内涵的进一步界定,“爱国主义不仅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深切热爱之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人们深层的政治和道德品质,而且是一种能胸怀世界、兼顾国际利益并能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爱国情感、行为、思想观念和精神.”[5]

  二、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研究

  卢书欣在《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中提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高涨与爱国情怀的淡化共存;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选择出现矛盾;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存在着盲目性与不成熟。”[6]孙祥军在《新形势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中提出,“大学生对待爱国主义教育在态度和心理上存在偏差;爱国主义教育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上

  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缺乏连续性、长期性和针对性."[7]上述学者从大学生自身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角度,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主要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三、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

  冯?丛凇度?球化视阈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中提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却从未放弃过,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更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在全球化的浪潮里,它的开放性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说和思潮不断地传播,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战中,各种思想的混战产生激烈的火花.”[8]从全球化角度来分析了全球化进程中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的各种挑战。郑胜水在《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的路径研究》中提出,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征决定了新媒体既没有对“时间的倚重”,也没有对“空间的倚重",表现出“超时空性”。这种“超时空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掌握高端信息传媒技术的西方国家在现存的国际信息传播秩序中,更容易地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传递给处于信息技术低端的发展中国家的人们。”[9]而且从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爱国情感产生的影响,对大学生爱国思想意识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理性爱国行为的影响。上述学者主要是从社会环境因素作为出发点,探讨大学

  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四、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途径的研究

  王恩春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探索》中提出,“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好互联网,建设好网上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爱国主义氛围。”[10]张莉在《论社会视阈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提出,“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发挥社会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积极作用;从小处着手,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宏观情境。”[11]周传和在《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色》中提出应该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体系要始终注意突出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一切这个灵魂,进行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使大学生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12]上述学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五、结语

  从上面论述的内容可以看出,学者们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一些尚需探索的问题,如

  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途径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缺乏实际的操作性,缺乏时代特点。因此,现阶段要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从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学者们和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们不断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切实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与时俱进和实践的稳步落实。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8。

  [2]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9~580.

  [3]吴潜涛,杨峻岭。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J]。高校理论战线,2011(10):9~11。

  [4]朱桂莲著.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

  [5]朱桂莲著。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7。

  [6]卢书欣.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安顺学院学报,2011(3):39~40。

  [7]孙祥军。新形势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71~

  73.

  [8]冯??.全球化视阈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12~13.

  [9]郑胜水。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的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3:22。

  [10]王恩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5):117~118。

  [11]张莉.论社会视阈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5):100~103。

  [12]周传和.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24.


推荐访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教育路径的探索 视域 爱国 共同体

热门排行

市对标先进提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委、人民政府对讲大局担使命、走在前作示范的重要要求,全面对标先进发达地区,学习经验、找准差距,追赶超越、争创一流,全方位提升各领域工作...

党的20大感想小学生3篇

党的20大感想小学生3篇党的20大感想小学生 22022喜迎党的二十大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年,党的二十大就要召开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以一名共青团...

以青春之名献礼二十大演讲稿3篇

以青春之名献礼二十大演讲稿3篇以青春之名献礼二十大演讲稿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演讲稿(范文22篇) 【目录】 1、“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文(9篇)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文(9篇)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文  精品文章  第三次中央xx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2021范文  第三次xx座谈会已经召开...

青春献礼二十大演讲稿8篇

青春献礼二十大演讲稿8篇青春献礼二十大演讲稿 高中“砥砺奋进守初心 青春献礼二十大”演讲稿 五四运动浩浩荡荡的场景,转眼已越过100多载的光阴。站在这片灿...

对年轻干部关心关爱不够原因及整改措施

对年轻干部关心关爱不够原因及整改措施对年轻干部关心关爱不够原因及整改措施  创新意识不够整改措施 创新意识不够整改措施 创新意识不够整改措施篇一 一、...

党员干部参加组织生活会积极性不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1篇

党员干部参加组织生活会积极性不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1篇党员干部参加组织生活会积极性不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找准查实突出问题每个基层党支部和每名党员...

同声颂党恩,喜迎二十大的朗诵稿小学生6篇

同声颂党恩,喜迎二十大的朗诵稿小学生6篇同声颂党恩,喜迎二十大的朗诵稿小学生 学生“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稿(6篇) 演讲稿(1) ...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实践报告6篇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实践报告6篇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实践报告 学生“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稿(6篇) 演讲...

中国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论文9篇

中国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论文9篇中国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论文  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作文5篇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英雄用行动告诉了我们担当责任的...